距離7月26日罷免投票僅剩下20多天,原本是訴諸罷免藍營立委毀憲亂政「仇恨值」的行動,如今竟然因為賴清德總統的「團結國家十講」的論述內容,出現層出不窮的缺失與爭議,而轉移焦點成為藍營立委與賴清德總統的大對決或藍綠政黨對決的政治氛圍,讓原就處於處處被挨打的被罷立委翻身成為「打賴急先鋒」,主客易位的發展形勢一旦形成,則公民大罷免的政治主軸產生質變或扭曲,恐怕就會造成適得其反的反效果,達不到原先所預期的10席以上藍營立委被通過罷免,僅能剩下大約5到8席左右的罷免成效,最後民進黨想透過補選立委要拿下6席以上而擁有過半數國會席次的機會,勝算應該不大。

這還只是賴清德總統十講的三場巡迴演講的情況而已,接下來的七講要如何扭轉戰局或不再出現大的爭議問題?恐怕相當地不容易!畢竟,賴總統的過度自信與自以為是的偏執性格,容易造成冒進的衝動,「脫稿」演出的政治論述又極易導致瞻前不顧後的後果,很容易讓對手打蛇隨棍上,趁機來見縫插針,甚至斷章取義變成新聞輿論的焦點,反而讓自己成為政治箭靶,模糊了罷免藍營立委該聚焦的主題內容及方向,且更容易讓對手集結反罷免的群眾力量進行政治大反撲,可謂得不償失。

延燒焦點:專論》小心!不吸血的間諜蚊子 中國軍方發表蚊子無人機

事實上,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最新出爐的6月國政民調結果,賴清德總統的信任度已降至45%信任、43%不信任,這是他去年520就職以來最壞的情況,其執政滿意度也是如此,甚至是出現第二次死亡交叉,46.8%不滿意、44.7%滿意,這都跟他最近的兩次巡迴演講有關,尤其是「雜質說」的政治殺傷力相當地嚴重,不知讓對手撿到多少把槍,同時也引發許多中間人士的政治反感。

因此,我們在此份民調當中也看到了,有34.9%民眾認為投同意罷免台灣才會更有力量反抗中共,33%民眾認為投同意罷免會打擊在野黨立委監督政府的力量,等於贊成與反對者幾乎旗鼓相當,難分高下,讓賴清德總統在3月13日提出的17項修國安十法及定位中國是台灣的敵對勢力主張,有43.6%認為是為了保護民主對抗中共統戰,有29.2%認為是為了針對在野黨和罷免立委(美麗島電子報3月國政民調結果),當時既拉升了賴清德的信任度與執政滿意度有7到8%的結果並有效促成了大罷免第二階段連署的勝利成功,但在「團結國家一講、二講」之後就政治效用大減,大罷免的政治正當性隨之大幅遞減!相信三講之後也大致如此。

這也就是為什麼上述民調議題中,民進黨若透過大罷免和補選在國會席次過半,對賴總統任內社會安定和國家發展,認為弊大於利者48.1%,認為利大於弊者才36.6%,可以得知相對多數民眾是不認同大罷免與補選結果讓民進黨完全執政。顯然這就是間接證明大罷免的政治與社會正當性的確不足,僅因為罷免制度政治設計本身對被罷免者原本就比較不利,與選舉制度的公平性是完全不同且難以相擬的,所以被罷免者才會人人自危,誰都有可能意外落馬!

總之,賴清德在民進黨全代會的政治演講內容,把賴清德推上了「罷免總司令」的位置,再加上陸續推出的「團結國家十講」演出,更確立了賴清德總統已經自己綁上了大罷免成敗的政治火藥,站在第一線與藍營立委等在野黨展開政治對決的肉搏戰,大罷免藍委行動從公民自發自主轉變成政黨對決,這對大罷免的政治主軸與正當性確實已經造成重大的影響,連帶地,罷免與補選成敗責任幾乎也要由賴清德黨主席與民進黨概括承受,等於是對賴清德與民進黨的一場「信任投票」!演變至今,大概也只能成敗論英雄,誰是誰非已經不再重要了,就看最後的勝敗如何而影響台灣政局的變化與發展了。

作者:陳淞山 (前總統陳水扁辦公室主任)

本文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