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侵犯烏克蘭將近3年,造成數十萬人死亡。美俄近日就烏俄戰爭展開會談,卻未邀烏克蘭與歐洲參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靠近莫斯科、遠離基輔的外交路線引起歐洲盟邦高度焦慮,華爾街日報報導指稱,川普意圖離間俄中關係,推動「反向尼克森」外交政策,不過外交圈對美國有意圍堵中國,也有俄羅斯幫不上忙的聲音。

上世紀70年代,美國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Nixon)在越戰陰影下意圖加深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與蘇聯的分歧,改變對中國政策,訪問北京,重劃地緣政治版圖,中國因此走向經濟改革開放。外交學者認為川普政府試圖推動「反向尼克森」的美國新外交政策。華爾街日報指出,中俄長期意圖終結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這是離間莫斯科與北京間的戰略性需要。

報導提到,俄中在2022年宣布友好關係「無上限」,兩國關係不易挑撥。兩個極權國家已深化軍事與情報合作,外交政策協調一致,中國支持俄羅斯經濟,並提供晶片、機具等軍事產業需要的工具。美國突然180度逆轉,支持俄國,遠離烏克蘭,同時背離最大經濟夥伴歐洲盟友,亞洲國家也訝異,如果與中國發生衝突,屆時美國是否會站在盟邦這邊。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International Peace)研究副主席、前國務院官員費根葆(Evan Feigenbaum)分析,眼前發生的猶如反向進行「反向尼克森」政策,川普試圖分裂兩個已簽署協約、意識形態親近、戰略利益相同的大國,他除了分裂西方陣營之外,同時與俄中站在同一線。

烏克蘭戰爭導致俄、中、伊朗與北韓等極權軸心攜手,幾位不具名美國官員強調,這些國家已形成戰略威脅,美國無法同時壓制,川普打算快速停止烏俄戰爭的背後,希望即使無法裂解也能弱化這些國家。川普的烏克蘭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表示,這須用全球戰爭的方向思考,美國如今面臨4年前未發生的課題,這4個國家的經濟與軍事已連線結盟。

華爾街日報報導引述西方某國政府取得與克里姆林宮有關的智庫在美俄會談前準備的備忘錄,內容提及,俄方提議終止與中國在敏感技術及軍事項目的合作,以換取停止烏克蘭戰爭有利於俄國的條文,莫斯科也可能限制中國參與能夠強化中國戰略能力的建設項目。

備忘錄還建議,俄方承諾限制恢復對歐洲提供天然氣後的輸氣量,以影響歐洲競爭力,讓美國銷售液化天然氣,並給予美國業者進入俄羅斯占領烏克蘭礦區的權利。這些建議希望能夠吸引對國際事務採取交易模式的川普,但懷疑論者認為,俄羅斯對美國圍堵中國能幫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