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論》迴聲與殘響:《粗獷派建築師》與《你的國,我的家》的協奏

    新聞 專論》迴聲與殘響:《粗獷派建築師》與《你的國,我的家》的協奏

    2025.04.15 | 13:38

    《粗獷派建築師》的「你的國,我的家」觀看這篇文章前,請先搜尋「the brutalist ost」,youtube 跟 spotify 都有,如果你找到了,請直接播放整個清單。這是《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這部奧斯卡出色電影的出色原聲帶,由出色的藝術家丹尼爾.布隆伯格(Danie
  • 專論》《我們與俄的距離》:欲虐人民  先殺媒體

    新聞 專論》《我們與俄的距離》:欲虐人民 先殺媒體

    2025.02.27 | 10:59

    自從賴清德政府上任之後,台灣就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與民主危機,作為北京最不待見的「中華民國台灣」總統,這個「務實的台獨工作者」面臨的的是「起乩的中華立法院」。從立法院一系列不當擴權法案到實質癱瘓憲法法庭,一案接一案宛如蜘蛛網般編織緊密;破紀錄胡亂砍中央預算,卻又刀刀精準砍在部門運作經絡上,使中央政府
  • 專論》 世界末日又怎樣?《納米比亞沙漠直播中》與Z世代的精神狀態

    新聞 專論》 世界末日又怎樣?《納米比亞沙漠直播中》與Z世代的精神狀態

    2025.02.21 | 09:37

    一個造反無趣,躺平就好的年代!?搜尋 Z 世代(Generation Z)你可以找到以下標題:「為何 Z 世代不再努力工作!?」、「Z 世代是雇主的惡夢 ── 我的二十多歲讓他們蒙羞」、「Z 世代越來越多選擇成為尼特族,而不是就業、教育或接受培訓」......當千禧世代最前頭的那群邁向中年起跑線,許
  • 專論》不要害怕電影,更不要對不起電影:《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新聞 專論》不要害怕電影,更不要對不起電影:《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2025.01.08 | 12:10

    一.單純的慾望「不要害怕電影!電影沒那麼可怕,也沒那麼重要。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政體因為電影而感到恐懼,那絕對不是因為電影太強,而是因為他們自己太脆弱了。」這是 2012 年中國導演婁燁的金句,12 年翻了一倍成了 24 年,原本就很嚴格的電檢只有變得更嚴格,原本你只要別踩禁忌,別像婁燁一樣白目,去拍《
  • 專論》美國圍堵下的法外之地 L.U.C的37屆東京影展觀察

    新聞 專論》美國圍堵下的法外之地 L.U.C的37屆東京影展觀察

    2024.12.06 | 09:26

    序.被文化交流突破的第一島鏈當自由秩序守護者美國越來越重視台灣半導體,並嚴密圍堵中國從台灣取得先進半導體,並以此壓制中國的發展與區域擴張野心時,經過超過三十年的養分積累,中國早已孕育出具有強烈文化影響力的世代,他們上至影視,下至抖音,在地理上東至亞太,西至非洲,早已跨越國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而在像
  • 專論》憤怒到極致時突然笑了  我突然懂了鍾孟宏的安排:《餘燼》

    新聞 專論》憤怒到極致時突然笑了 我突然懂了鍾孟宏的安排:《餘燼》

    2024.11.28 | 12:12

    殺一個人,你就成了千夫所指的殺人犯,如果國家不處死你,千夫會用選票逼他們處死你。殺一群人,千夫不只會為你蓋紀念堂,還會告訴你屠夫及屠夫後代有他們的苦衷,並稱呼那些尋求正義的人是 1450 或是民進黨人。──《黑羊》導演鍾孟宏近日發佈了一部斥資破億的磅礡巨片《餘燼》,在宣傳前期幾乎保密到家,沒人能從預
  • 專論》前衛電影的前導影評《小丑:雙重瘋狂》

    新聞 專論》前衛電影的前導影評《小丑:雙重瘋狂》

    2024.10.07 | 09:28

    在世界徹底撕裂之前這是一篇盡可能無雷的影評,特別適合那些想了解電影資訊,但不想被爆劇情的人。如果要我解釋這篇文章的存在意義,你可以想像成是坐在電影院前,有人幫你好打掃座椅,並準備好爆米花,同時給你一個盡可能精簡的前情提要 —— 比起情節上的,更多是文化上的,畢竟 2019 這
  • 專論》當魔族學會了人類語言,而人們忌憚說出牠的名字:《打台灣不如騙台灣》

    新聞 專論》當魔族學會了人類語言,而人們忌憚說出牠的名字:《打台灣不如騙台灣》

    2024.08.11 | 17:23

    什麼東西比刀劍槍砲更可怕?「魔族學習人類的語言是為了欺騙。『語言』對他們來說,是用來欺騙人類的伎倆。」「大魔法使弗蘭梅將會說話的魔物定義為『魔族』,他們的祖先就是會引誘獵物接近,躲在暗處喊出『救救我』的魔物喔。圖/《葬送的芙莉蓮》螢幕截圖圖/《葬送的芙莉蓮》螢幕截圖這是熱門動畫《葬送的芙莉蓮》的知名
  • 專論》從《永遠的零》到《哥吉拉-1.0》——山崎貴神風特攻隊與本世紀亞太新局勢

    新聞 專論》從《永遠的零》到《哥吉拉-1.0》——山崎貴神風特攻隊與本世紀亞太新局勢

    2024.07.15 | 10:28

    似曾相識燕歸來:2013 到 2023「神風特攻隊?不就是恐怖分子嗎?」「並不是這樣的,恐怖份子攻擊老弱婦孺,而神風特攻隊是攻擊武裝艦船。」「就為信念而死這種偏激行為而言我覺得都一樣。」「哈哈哈哈哈!」看著出社會的來參加聯誼的大學同學,以及現場女伴們的大笑,健太郎憤怒的起身怒吼,並在眾人震驚下離去。
  • 專論》當2024成為1984:神祕禁片《Total Trust》在台上映

    新聞 專論》當2024成為1984:神祕禁片《Total Trust》在台上映

    2024.05.16 | 13:17

    當喬治歐威爾從墳墓爬起來1948 年,喬治歐威爾寫成他的重要作品《1984》,這部以年代命名的政治驚悚小說,描繪了一個被老大哥監視的未來世界:「總是有眼睛注視著你,聲音包圍著你。無論是睡著還是醒著,無論是在室內還是室外,在浴室還是在床上 —— 無處可逃。除了你頭骨裡的那幾立方厘米之外,沒有任何東西是
  • 專論》我們還需要記憶恐怖嗎?〈白色恐怖記憶影展〉的侷限與必要

    新聞 專論》我們還需要記憶恐怖嗎?〈白色恐怖記憶影展〉的侷限與必要

    2024.05.05 | 18:59

    從「又是……」談我們這個排斥白恐作品的年代「又是白色恐怖!」「又是二二八!」「又是在罵國民黨的作品!」「又是在政治操作!」「又是在製造衝突!」「又是在為選舉鋪路!」今日,有一部電影能夠切實處理白色恐怖問題,又能取得票房成就,而且不會有酸民留言以上這種言論的嗎?此種言論之論
  • 專論》轉型正義的史詩借鏡 ──《沙丘:第二部》

    新聞 專論》轉型正義的史詩借鏡 ──《沙丘:第二部》

    2024.03.14 | 09:21

    現在很多人會時常問說二二八要紀念到什麼時候?我想,紀念到總有一天台灣不再身處於威脅之中即可。1. 巨物崇拜與大衛挑戰「我看見一切將會走向毀滅。」「是因為你失去控制嗎?」「不,是因為我獲得控制。」作為當代最懂得統籌運用技術人員的幾位大導之一,丹尼維勒納夫在堅持以自己的緩慢節奏說完第一部貴族滅亡史,在第
  • 專論》歷史亡魂怕的不是被遺忘  而是我們將變成他們:《尋找湯德章》

    新聞 專論》歷史亡魂怕的不是被遺忘 而是我們將變成他們:《尋找湯德章》

    2024.03.04 | 14:01

    二二八事件發生至今 77 年,對於這個悲傷的節日,不少台灣人們已經從憤怒、淡忘,乃至於變得反感,中老年族群裡部分無可救藥的人不需要特別說,他們有的本來就不屬於台灣這片土地,而有的因為自身工作必須紅杏出牆,不只需要私通中國,還必須取悅他們。但比較讓人遺憾的是,有些年輕世代的台灣人,儘管與中國毫無利害關
  • 專論》暴政坦克輾過之後,誰能若無其事繼續生活?評《白日青春》、《流水落花》、《年少日記》

    新聞 專論》暴政坦克輾過之後,誰能若無其事繼續生活?評《白日青春》、《流水落花》、《年少日記》

    2024.01.31 | 14:42

    前言德國社會學家阿多諾曾說:「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野蠻的。」這句話歷來在理解上有所爭議,個人的理解是遭遇此等人性災難後,不是不能作詩,而是不能再裝做若無其事像這些事情沒發生過一樣作詩,無論是在內容或者是形式上都必須有所改進,方能對得起死者並承載此一歷史的重量,屠殺必須被思考,因為納粹也是由人所構成的
  • 專論》魏德聖的翻盤之作《BIG》成翻車之作:論本土意識的集中、翻盤與分化

    新聞 專論》魏德聖的翻盤之作《BIG》成翻車之作:論本土意識的集中、翻盤與分化

    2024.01.30 | 18:09

    從《海角七號》到《賽德克.巴萊》的本土意識在我們要談論魏德聖導演慘賠的新作《BIG》前,先必須回到過去,這過去不是太久之前,就回到 2008 年,那一句喊得震天響的髒話即可:「我操你,我操你媽的台北!」沒人能知道,以當年三十歲的范逸臣這句話開頭的電影,能在台灣獲得至今無人可以出其右的國片票房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