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職場裡,總有一些「小人」,在你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傳盡了風涼話和負面標籤汙名話語,詆毀著你所有的付出和努力,被人性限制,歷史紀錄一切。
那些鄙劣小人搬弄出的是非,可以用惡毒來形容。也許只有在你毒發之際,才會覺察出那些詆毀有多傷人。
被小人陰了,很生氣,很想衝過去給其正面一拳KO,他進醫院你進警局,然後因傷害罪被法院判罪有前科+離職,毀掉小人但也毀掉自己,更讓努力付出的工作團隊失敗崩解。
事實上有多贏選擇,可以善用情緒的怒動能。
情緒的因應與處理良窳是高心理素質的一大表徵,善於處理者如功夫高手,用的是借力使力,連生氣都可以化成競爭力。
自哈佛大學教授高曼(Daniel Goleman)1995年出版《EQ》(情緒智力)以來,EQ熱潮延燒至今。高EQ的特徵,包括了解自我感受、能管控自我情緒,有同理心,可洞察他人情緒,且人際關係和諧,面對考驗時能保持樂觀心態。
據研究,在專業能力跨過門檻後,EQ就成了職場勝出關鍵。慶幸的是,EQ能靠後天訓練提升,如何在各式情境中應對得宜,把生氣化為競爭力,是上班族必修的功課。
我記得杏語心靈診所治療師、諮商心理師林靜君借用禪宗用語歸納「了了分明」情緒處理技巧,藉由四字訣提醒大家,避免將情緒話語脫口而出,有助於職涯發展,分享如下。
Step 1「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是情緒處理的第一步。要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生氣?壓力來源是什麼?避免進入可能生氣的情境。另外,也要了解自己生氣時的「警訊」,最明顯的就是生理反應,包括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音量變大、胃部緊縮、肢體僵硬等,當出現這些狀況,輕微時就要開始轉移焦點,不要繼續陷下去。
Step 2「了」解他人:除了解自己,也要多觀察別人的憤怒點,提醒自己不要踩雷。生氣時通常會顯露一些訊息,像是面無表情、嘴角下垂、鼻翼張大、聲調改變、手握拳等。一旦見到他人有這種反應,不太嚴重時,就要盤算對策,設法安撫對方、換個話題,或在時間允許下,喊出中場休息,冷卻一下情緒。
Step 3「分」辨界線:職場溝通有時會淪為意氣之爭,易受他人情緒影響,導致事情做不成,所以要把別人和自己的情緒分清楚。所謂「情緒勒索」也是這種狀況,用交情說服別人做份外之事,這對職涯發展並沒幫助。
Step 4「明」白情境:必須明白自己身處什麼位子,想想生氣會產生的結果,就能避免在情緒當下,做出不利於自己的表達方式。例如,對客戶發脾氣,可能訂單就沒了。分析出利害關係,就能控制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控制。
憤怒並不全然負面,透過適當處理,可能轉化為競爭力,讀者可使用以下步驟方法。
1深呼吸、憋氣冷靜:先讓自己不動怒,把自己搞定,才能搞定對方。傳統方法是深呼吸,但林靜君建議,打破呼吸慣性,多一個「憋氣」動作,吸吐愈慢愈好,透過呼吸調適來冷卻怒火。
2語氣放和緩:陷入情緒之爭時,內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表現方式,試著將語氣放和緩,可讓對方穩定下來。
3弄假成真:告訴自己不要生氣,知易行難,不妨「弄假成真」,先從肢體與表情練習起。找一面鏡子,看著自己,將嘴角線條往上揚,生理會帶動心理,心情變得開朗。
4避免直視眼神:在動物行為中,攻擊時對視,易讓雙方情緒升溫。如果覺得看別的地方不禮貎,就看對方的眉毛,避開眼神,以降低敵意。
5書寫清掉煩惱:主管交辦一堆工作,有滿腔怒火,先別急著發出來。拿張A4紙,在3分鐘內,想到什麼關鍵字就寫下來,不用敍述完整句子,藉此梳理腦袋,就像清磁碟空間,把垃圾清出來,會較為冷靜。
6視覺化、量化:面對機車客戶,又不能把關係搞壞,可試著用「視覺化」、「量化」方式,把眼前客戶看成是百萬、千萬元訂單,就容易跳脫憤怒,把客戶安撫得服貼,訂單自然到手。
7把憤怒變成上進動能:不少上班族抱怨工作量與薪水不成比例,與其生氣,不如化為行動力。設定好下一份工作目標,找出所需能力,檢視自己的不足,透過現在的工作去累積實力,並找時間進修,可以更認同自我,不會困在怨天尤人的迴圈裡。
8不陷入惡性競爭:職場總有「毒性」主管或同事會卸責或搶功,雖然很氣,但要避免陷入互鬥僵局,試著衡量得失。例如,如果該案只有1萬元產值,是否要花100萬的力氣去爭執?找到答案後,就可「選擇」不計較,並認清誰帶「毒」,保持禮貎距離,不批評、不主動接觸。但仍有必要讓長官了解自己的付出,並尋求其他表現空間。
9「我選擇…」:反應情緒前,內心多加一句:「我選擇…」,例如「我選擇生氣」、「我選擇傷心」,確認情緒掌控權在自己手上,可以選擇如何表現,避免在重要時刻因生氣而砸鍋。
情緒處理是可以練習的,越熟練越能掌控表達方式。林靜君提醒,高EQ不代表不生氣,如果壓抑過頭,一旦引爆,可能造成很大的傷害,適當抒發情緒才健康,工作之外,家庭、感情與休閒生活能獲得滿足,工作會更有動力。」
下次你遇到職場小人抱怨或秀人性下限去傳陷害你的污名化謠言,可用上述心法,抱怨是毒,但你可以成為「猛毒」化為正用超越收治此毒!
文.張天泰(教育博士、政治工作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