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全球氣候危機的背景下,回收被視為一種重要的環保措施,然而僅依賴回收並不能充分支撐氣候科技的發展。回收確實具有將廢棄物轉化為新東西的潛力,這種轉變有如魔法一般令人著迷。然而,面對氣候科技中的巨大物質需求挑戰,單純依賴回收往往並不足以解決問題。

 

塑膠特性

塑膠具有成本低廉、質量輕、穩定性高、使用壽命長等優點,成為廣泛應用且實用的材料,包括食品生產和保存、運輸、隔熱、服裝、醫療保健及醫藥等領域。然而,隨著塑膠消耗的急劇增加,相應的塑膠污染問題也變得日益嚴重,像是對環境產生大量不必要的廢物、污染及二氧化碳排放,威脅著全球氣候與永續發展目標。也表示著我們迫切需要在塑膠的生產和管理上找到更環保永續的方案,以應對塑膠所帶來的各種挑戰。

 

碳排放

傳統塑膠和其他石化產品的製造生產過程中之碳排放涉及到整個價值鏈,包括開採、運輸、煉油、化工和廢棄物處置,形成一個複雜的碳排放體系。若是利用系統生物學、人工智慧及電化學等最新技術,將有望實現無需使用化石燃料的石化產品生產。其中,直接使用電力、二氧化碳和水生產被視為最有前景的方法。藉由上述方法來製造生產塑膠和其他石化產品,不僅能消除絕多數的碳排放源,而且在產品報廢後,碳排放也將回歸大氣中。目前,零排放石化產品的製造技術正處於商業規模測試階段,並且存在著技術挑戰與經濟障礙,研究人員正在共同努力,期望能實現更環保永續的未來。

 

回收挑戰

回收是一項重要的環保措施,但其過程並非完美,也引發一些問題。回收所涉及的技術和基礎設施需要不斷改進,以應對複雜的材料和製程。某些材料難以有效回收,而回收過程的成本可能阻礙其實施。這些問題開始於舊材料的收集階段,即使這些材料被送到回收中心,最終,有些仍然可能成為廢物。回收率的確切數字,決定於材料本身、回收過程的複雜性以及經濟因素,有些材料,例如太陽能電池中的銀,可能能夠實現高達99%或更高的回收率;而其他材料,如電池中的鋰,面臨嚴峻的挑戰,回收率僅約80%左右。

 

近期研究

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發布2050年的循環碳塑膠經濟路線圖。研究團隊對四種緩解策略的影響進行估算,這些策略包括減少塑膠消耗、提高回收率、用可再生替代品替代化石碳,以及在製造和回收過程中使用再生電力。研究結果顯示,要在2050年實現淨零塑膠經濟,必需採取大膽的系統變革方案,包括將未來塑膠需求減少50%、完全淘汰化石塑膠、使可回收塑膠的回收率達到95%,以及百分之百使用可再生能源。這樣的目標,需要全面性地改變現有的塑膠消費方式與生產模式,才能實現更可持續、低碳的循環碳塑膠經濟。

 

結語

回收是環保的一部分,但單純依賴回收難以為氣候提供足夠的動力。我們應該使用/選擇最佳的生產方法與適當的資源,以滿足產品所需之性能,同時確保妥善管理廢棄物,最大限度地減少更廣泛的環境影響,以更全面、綜合的措施來應對日益嚴重的氣候變遷,才能更有效地應對氣候變遷和環境挑戰。

 

資料來源:

  1.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4/02/01/1087488/why-recycling-alone-cant-power-climate-tech/:
  2. https://itif.org/publications/2023/03/03/petrochemicals-without-fossil-fuels-a-national-climate-tech-initiative/
  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939-z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