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金控昨(9日)舉辦第九屆「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以「永續前瞻新局」為主題,聚焦「變局下的金融現況」與「企業自然正向、社會共融新解方」,論壇吸引超過5000名實體與線上參與者,包括2500家機構,其中逾700家上市櫃公司約佔台股市值8成,六大高碳排產業企業占比過半,董監事參與人數更較去年大增近9成,此次盛會匯聚國際氣候專家、政府代表及企業領袖,共同探討亞洲在低碳轉型中的領導角色,並倡議自然正向的新趨勢。

面對全球永續秩序進入盤整期,國泰金控連續第九年舉辦氣候變遷高峰論壇,成為台灣最具指標性的永續金融盛會,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在開場致詞中指出,今年適逢《巴黎協議》十週年,更是2030年中期目標的關鍵倒數五年。儘管國際政治情勢影響氣候行動,但亞洲正迎來低碳轉型的最佳時機。AVPN亞洲社會投資人網絡(Asian Venture Philanthropy Network)預估,未來全球氣候投資中將有4成機會落在亞洲,台灣在精密機械、海運、自動化設備等領域具備優勢,有望成為全球低碳轉型的重要推手。

精選報導:高雄大雨溪水暴漲!阿蓮、田寮區3橋緊急封閉管制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強調,「金融力量不只是推動產業轉型的重要動能,更是國家邁向永續未來的關鍵戰略資源。」論壇上半場以「變局下的永續金融現況」為主軸,邀請國際專家深入探討,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AIGCC)CEO Rebecca Mikula-Wright指出,自然環境變化將影響全台市值73%的企業營運,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研究顯示,全球氣候調適投資潛力至2050年將達9兆美元。前日本政府退休金投資基金首席投資長水野弘道(Hiro Mizuno)則強調,ESG是理解風險的框架,金融機構應成為能源轉型的加速器,並呼籲亞洲與台灣在國際氣候行動中發揮更大領導作用。

下半場聚焦「企業自然正向、社會共融新解方」,由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開場,探討如何重新界定企業與環境、社會的關係,世界氣候基金會(WCF)CEO Jens Nielsen分享從氣候行動延伸至自然資本的永續機會;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則提出「韌性共融轉型」理念,強調企業應善待人與環境。AVPN副總監楊松頴從亞洲視角剖析永續金融如何支持公正能源轉型,臺大實驗林處長蔡明哲教授則分析全球生物多樣性額度的趨勢與挑戰。

論壇壓軸的綜合座談集結多元產業代表,包括國泰電業總經理林治邦、台灣萊雅永續長陳家祥、沃旭能源臺灣副董事長林靖苹等,共同探討企業面臨的自然風險與機會,國泰金控也展現其永續金融的具體成果,截至2024年底,低碳投融資金額達新台幣3,757億元,年增13.7%;能源轉型投融資金額更較三年前成長80%,達733億元,實踐「永續金融說到做到」的承諾。

金管會將透過建置碳排數據庫、發布永續經濟活動指引及支持綠色產業發展等政策,促進金融業與企業對話,強化氣候議合。證交所總經理李愛玲也分享台灣永續金融的最新趨勢,呼籲企業把握綠電供應與低碳科技發展的轉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