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9號關稅大限屆期前,美國政府除了與英國、越南兩國達成原則性協議外,包含日本、韓國在內有14個國家在7月7日已收到美國政府的關稅稅率。日本與韓國的最新關稅稅率均為25%,越南雖與美國達成協議,20%的關稅稅率看似亞洲國家最低,但是,美對越南的關稅計畫分為越南當地製造與透過越南轉運到美國的產品稅率分別為20%與40%。換句話說,若越南自製的生產比重不高,則仍需支付美國40%的進口關稅稅率,但藉由差異化的關稅稅率可使越南廠商更有誘因降低協助外國產品以洗產地的方式出口到美國。
在日本、韓國、越南等國關稅稅率均公布的情況下,尚在進行談判的台灣關稅水準也受到社會的關注。由於台美貿易的高度互補關係,台美稅率的決定並不容易。當美國給予台灣太高的關稅稅率時,除了台灣的出口會減少外,美國品牌廠商的成本也會增加,無論關稅的轉嫁程度高低,對美國廠商的獲利均會產生負向影響。
當前熱搜:川普嗆「敢侵犯台灣就炸爛北京」錄音檔曝光! 習近平錯愕回這6字
台灣與美國的貿易關係在近年來確實出現了顯著的變化,因此,台灣與美國在對等關稅的談判就需要更為謹慎,當雙方願意溝通的意願愈高,關稅談判的時間就會愈久,最終關稅稅率自然會愈晚公布。
我國上半年對美出口占比與對中國及香港的貿易占比已相當接近
就財政部6月所公布的進出口數據而言,我國今年1月至6月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為552.33億美元,相較於2024年對美貿易順差649.06億美元,僅約100億美元的差距。以台灣5月與6月對美貿易順差107.09億美元與133.75億美元來看,今年1月至7月的對美貿易順差就會超過去年的水準。就產品別而言,屬於資通與視聽產品分類的AI相關產品出口持續創高,今年上半年資通與視聽產品的出口占比為36%已超過電子零組件的34.8%,出口年增率為63%,5月與6月的出口年增率分別為111.1%與82.5%。
就出口市場而言,我國上半年對美與中國(含香港)的占比均為27.9%,但對美出口的總金額為789.03億美元略低於對中出口金額791.66億美元,上半年對美與中國出口年增率為51.4%與12.7%,因此,我們可以合理預期,下個月台灣對美國累積出口占比就會超過中國。
台灣上半年對美貿易順差已超過對中國與香港的貿易順差
值得注意的是,有別於2024年我國對中貿易順差699.85億美元仍高於對美貿易順差,我國今年上半年對美貿易順差552.33億美元已遠大於對中國與香港的貿易順差359.62億美元。換言之,從台灣在產品別與國家別的貿易結構變化可以知道,台灣與美國的貿易互補關係已愈來愈高。在此情況下,不僅台灣必須與美國在關稅問題上認真談判,美國也無法輕忽台灣在其供應鏈中的重要性。
當台灣與美國的互補關係被破壞,並不代表台灣對美的投資一定會增加,這是台灣在與美談判時不同於日本、韓國或越南的優勢。然而,在兩國代表都希望爭取對自己最有利的談判利益下,這樣的談判就無法在短期內結束。雖然關稅與非關稅障礙等與市場開放相關的因素都會影響最終稅率,但是,從台灣的進出口資料來看,台、美二國更緊密的貿易互補關係,恐怕才是兩國關稅協議尚未達成的重要因素。
作者》蔡明芳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