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政府公佈了一項耗資 110 億澳元的海軍重組計畫,尋求建立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水面艦隊。
其中為了替代陣中安扎克級護衛艦而立項的獵人級護衛艦則是未來主力,獵人級護衛艦專案首次公開提出是在 2009 年,代號為 SEA 5000 專案。
當前熱搜:「龍捲風」恐現身台灣!鄭明典曬回波圖:提防天氣突變
在 2018 年英國 BAE 系統公司的 26 型全球戰鬥艦方案在和義大利芬坎蒂尼集團的 FREMM 和西班牙納凡蒂亞集團在出口澳大利亞海軍的霍巴特級驅逐艦基礎上的改進方案之間的競爭中勝出。
獵人級護衛艦全長 149.9 米,寬 20.8 米,滿載排水量將達到 8,800 噸,採用了澳大利亞國產相控陣雷達系統和老美的神盾作戰系統。

在 26 型護衛艦優秀的反潛能力基礎上又進一步補強遠端區域防空能力,早期方案為 32 個 MK41 型垂發(可發射標準 2 型和 ESSM 改進型海麻雀防空導彈)。
而在 2023 年印太地區海事防務展上,BAE 系統公司推出了升級版獵人級護衛艦方案,通過移除位於煙囪與機庫之間多工集裝箱艙獲得了 64 單元 MK41 型垂發的安裝空間。
這樣總共就有了 96 個 MK41 垂發單元的數量,直接可以對標老美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了。

並且反艦導彈數量也從兩座 4 聯裝升級成了 4 座 4 聯裝 NSM 型反艦導彈,這個火力簡直要噸位更大的德國萬噸遊艇汗顏。
在 2024 年 2 月,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宣佈將獵人級護衛艦的訂單數量從 9 艘砍成 6 艘,據 BAE 公司稱,加強火力的設計修改可以在第二批次的三艘體現,並且對成本影響較小,目前第一批次 3 艘已經下訂,並計畫在澳大利亞本土造船廠建造,首艦已於 2023 年開工,預計將在 2031 年服役。

海麻雀防空導彈。 圖 : 翻攝自維基百科

BAE Systems在雪梨太平洋2017海事展中展出的Type 26澳洲版模型。 圖 : 翻攝自Mdc.idv.tw

義大利芬坎蒂尼的FREMM護衛艦。 圖 : 翻攝自世界軍艦

MK41 VLS 垂發系統。 圖 : 翻攝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