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在今年6月的「午夜之錘」(Operation Midnight Hammer)行動,首次實戰運用GBU-57(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MOP,代號GBU-57A/B)巨型鑽地彈,轟炸伊朗福爾多(Fordo)、納坦茲(Natanz)和伊斯法罕(Isfahan)等3地核設施。而美國網媒《The Drive》軍武專欄「戰區」(The War Zone)報導,美國空軍從實際戰場回饋中,正積極研究改良鑽地彈的導引、引信技術,並擴大生產與維護能力,以提升武器效能,因應未來各種威脅。
報導指出,美國空軍「生命週期管理中心」(AFLCMC)發布訊息,聚焦新型引信與組件整合以改良這款30,000磅的超級炸彈,展現其摧毀深埋地底、堅固工事下目標的獨特能力。美國空軍計劃整合KMU-612尾部套件與BLU-127引信系統,並進行軟體修改。此升級將顯著增強炸彈的精確引爆能力,確保在穿透深埋目標(如地下核設施)後於最佳時機引爆,最大化破壞效果。KMU-612尾部套件的GPS/慣性導航系統改良,則提升炸彈的導引精確性與飛行穩定性,使其在複雜環境下更精準命中目標,特別適用於高防禦設施。
持續更新:楊宏基觀點》從經驗中學習!以伊12日衝突帶給國軍「漢光41號」演習什麼啟示?
專家認為,美國空軍汲取伊朗行動的經驗教訓,升級的目的在於為未來衝突預做準備。為確保對深埋目標的絕對打擊優勢、在高風險任務中具備壓倒性火力,從難得的經驗中找出精進之處有其絕對的必要性。GBU-57目前僅由B-2「幽靈」(Spirit)轟炸機操作,未來B-21「突襲者」(Raider)匿蹤戰略轟炸機也將搭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