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原訂於 7 月 9 日午夜恢復對逾 60 個國家徵收「互惠關稅」,但在最後一刻,川普於週一簽署行政命令,將關稅暫停期限延長至 8 月 1 日,令全球市場再次陷入不確定性。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川普政府表示,儘管與印度、巴西、歐盟以及部分亞洲國家取得實質進展,但關鍵協議、具體條件與最終期限依舊未定,導致國際金融體系為此動盪不安。白宮官員強調,本週將會陸續公布多項貿易協議,以化解各界對談判破局的疑慮。
當前熱搜:俄羅斯式負責法? 才被普丁開除幾小時 前交長車內中彈身亡、另一高官同日猝死
然而,情勢急轉直下。川普週日深夜突然於社群媒體上宣佈,將開始向各國貿易夥伴發送函件,詳細說明擬定的關稅稅率與雙邊談判條款。翌日,他即宣布對日本與韓國課徵 25% 關稅,並提高對其他國家的稅率。同時,他對金磚國家(BRICS)提出新的關稅威脅,稱其對美國全球經濟地位構成嚴峻挑戰。

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在 90 天的暫停期內,川普曾考慮一系列貿易讓步,包括降低關稅、推遲徵稅與開放美國市場准入等。他將不斷延後的關稅大限視為施壓工具,以迫使各國讓步並放棄談判紅線。
白宮貿易策略因缺乏明確目標與細節,屢遭批評。一位川普前任期內的貿易律師直言:「這正是川普第二任期貿易策略的縮影,圍繞總統意志運轉,並樂於操弄外界的關注。」
儘管如此,美國股市對川普的貿易政策已逐漸適應,春季的震盪之後,市場情緒轉趨穩定。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CNBC》表示:「川普總統更重視交易的品質,而非數量。」
數據顯示,美國今年截至 6 月已累計徵收 815 億美元關稅收入,為川普在談判桌上的底氣提供支撐。川普日前還接連公布與英國、越南及中國的貿易框架協議,雖未達正式協議等級,但有助於降低彼此緊張。

其中,與越南達成的協議引發外界關注。美方將針對部分商品課徵 20% 關稅,並打擊透過越南中轉的中國商品。然而,該協議的實施細節尚不明朗,越方對協議生效仍持審慎態度。
此外,川普週一首次公開多封貿易函件,發送對象包括韓國、日本、南非、馬來西亞等多國領導人,批評其對美貿易失衡,並警告若報復美國,將面臨更高關稅。
「這不是一般的貿易談判。」貝森特說道,「我們歡迎合作,但條件是你們接受這些匯率,否則就重新談。」
美方表示,其實並未尋求達成傳統意義上的貿易協定,而是聚焦於市場准入與減少美國出口障礙的框架型協議。官員指出,印度仍可能成為本週簽署協議的主要對象,但作為金磚成員之一,川普的新關稅威脅可能影響談判進度。
日本與韓國的談判進展則出現倒退。特別是韓國,川普對汽車課稅的強硬立場成為主因,而日本方面近來態度轉趨保守,原本預計在七國集團峰會上宣布協議,如今陷入不確定。

歐盟官員則表示,與美方的框架協議談判取得實質進展。而東南亞國家如印尼、泰國與柬埔寨則積極向美方遞出報價,盼成為下一波協議受益國。巴西也在上週展開新一輪雙邊會談,擴大美國商品的降稅項目。
不過,美國外貿團隊內部透露,他們對白宮的最終談判目標仍感困惑。而汽車、鋼鐵與藥品等產業的關稅問題,仍是各國最無法跨越的難題。
隨著 8 月 1 日的關稅大限逼近,川普將如何操盤談判走向,恐再度牽動全球經濟走勢。

隨著 8 月 1 日的關稅大限逼近,川普將如何操盤談判走向,恐再度牽動全球經濟走勢。 圖:翻攝自 The White House X 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