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信用評等公司(中華信評)於今(7)日發布《2025年台灣年中信用展望》報告指出,儘管台灣第一季 GDP 因科技業出口強勁成長 5.4%,但因美國關稅政策、全球貿易緊張及中國經濟停滯等地緣政治風險,將壓制未來幾季經濟動能,報告分析,企業面臨融資受限、供應鏈重組及氣候變遷等挑戰,呼籲業者強化風險管理。

中華信評在報告中強調,台灣 2025 年第一季經濟表現雖然亮眼,但後續成長恐受多重不確定性制約,首席分析師林顯勍指出,台灣主要出口市場所面臨的關稅問題與貿易緊張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在未來幾季限制台灣的經濟成長表現。此外,中華信評認為,未來幾季台灣企業面臨的主要六大風險:

現正最夯:快訊》丹娜絲颱風快速減弱變輕颱! 嘉義以北和宜花15縣市陸上警戒

1. 全球貿易:仍不明朗的關稅政策可能將改變貿易流量與供應鏈、降低需求並削弱消費者信心。

2. 融資:動盪的資本市場可能會使企業融資管道受限,而外匯劇烈波動則會衝擊未避險的美元曝險部位。

3. 地緣政治:地緣政治風險亦不容忽視,報告警告,若緊張局勢升級,將直接衝擊供應鏈運作與金融市場穩定。

4. 中國經濟:出口量減少使台灣經濟成長與信心受到更大的衝擊,並使影響擴大至全亞太區。

5. 極端氣候與能源轉型帶來的成本壓力,正迫使企業調整營運模式。報告特別點名「氣候變遷」為結構性風險之一,包括極端天氣對生產的干擾,以及因應環保法規所需的能源轉型投資,均可能推升長期成本。

6. 技術迭代與網路攻擊頻傳,進一步壓縮企業資源配置的彈性。

總體而言,中華信評的報告凸顯了台灣經濟在 2025 年面臨的雙重挑戰:短期內,全球貿易政策與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將壓抑成長動能;長期來看,氣候變遷、能源轉型與科技風險等結構性問題,則要求企業提升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