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空軍近日公開多張照片,證實已成功將美製RIM-7「海麻雀」近程艦對空飛彈改裝整合至蘇聯時代的9K37「山毛櫸」(Buk-M1)履帶式防空系統上,被外界暱稱為「弗蘭肯山毛櫸」(FrankenBuk)系統。
「弗蘭肯山毛櫸」一詞源自2022年10月美國防務會議中提出的「FrankenSAM」,靈感來自小說角色「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象徵將來自不同來源的軍備部件進行拼接整合。據報導,此計畫核心理念是,將北約及西方援助的導彈,嫁接至烏克蘭現有、但導彈已耗盡的蘇製防空系統之上。
持續更新:印防長當眾拒簽聯合聲明! 上合組織糗大了 董軍忙著打太極 網批 : 明顯偏巴鐵太噁心

此次整合的「海麻雀」導彈,原屬美國與盟國海軍常用飛彈,但近年因新型 RIM-162 服役而大量退役,各國庫存可觀,與其讓它報廢,不如轉交給彈藥告罄的烏軍使用,給予低成本軍備支援,也充分發揮剩餘戰力。
從最新釋出的烏軍照片可見,改裝後的「山毛櫸」系統四聯裝發射架已裝載三枚「海麻雀」導彈,並採用框架狀發射籠,而非早期方形發射箱,且彈體中段的可折疊彈翼已展開,未來也有望整合美國去年援助烏克蘭的同源AIM-7「麻雀」空對空導彈。

據《騰訊新聞》旗下「溪畔茗談」評論指出,「山毛櫸」M1原用的9M38系列飛彈目前僅俄羅斯持續生產,對烏克蘭而言早已無法補充。相較之下,「海麻雀」彈道較短,射程約20公里,適用於「點防禦」作戰,攔截來襲的巡弋飛彈、無人機與低空目標,正好符合烏克蘭面對大規模無人機襲擊的急迫需求。

烏軍一位年僅22歲、代號「廚師」的少尉在受訪時表示,該系統目前的主要任務是攔截俄軍神風無人機與巡航導彈。他指出,當俄軍得知某區域部署「山毛櫸」系統後,固定翼戰機與直升機往往不敢輕易靠近,雖然改裝後導彈射程略有縮減,但透過近距部署與有效偽裝,仍可發揮震懾與攔截效果。「廚師」坦言,他尚未擊落過載人飛機,主因是俄方避免進入其射程。他強調,目前最大挑戰來自無人機數量過於龐大,而全國可用的防空系統難以同時覆蓋所有關鍵基礎設施。

根據《烏克蘭真理報》報導,「弗蘭肯山毛櫸」系統的改裝由美國主導,技術支援來自RIM-7原廠雷神公司。2023年1月,烏克蘭即接收首批改裝完成的系統,到今年4月,美國更進一步將全套改裝技術資料交付烏克蘭,使其能自行進行未來維修與量產改裝。據悉,美軍位於內華達州的內利斯設施保存大量蘇聯製防空系統,供雷神工程師測試整合,是此次改裝成功的重要後勤資源。

英國、丹麥兩國也聯合開發出「Gravehawk(墳鷹)」系統,採用蘇製R-73紅外空對空導彈搭配可升降的雙聯集裝箱發射器,發射架可模擬蘇-27或 Mig-29 機翼下掛架,具備獨立電源與數據介面,並由遠端光電/紅外感測器搜尋與標定目標。

烏克蘭另外自行改裝的「黃蜂-AKM」防空系統亦整合了R-73導彈,取代原有9M33導彈。雖射程略縮短至約10至12公里,但因導引採紅外制導,可達到「發射後不管」的效果,發射車在導彈離架後即可轉移,大幅降低被敵方精確打擊的風險。相較於原有雷達導引系統,紅外導引更適用於快節奏與電磁環境複雜的現代戰場。

「溪畔茗談」分析認為,雖然這些「縫合怪」系統在射程與高機動目標攔截能力上仍有限,但在有效利用西方軍援與解決蘇式武器退化困境上,確實提供了實用解方。

一輛烏克蘭空軍的9K37「山毛櫸」-M1地對空導彈系統的發射車上配備了三枚美製 RIM-7 「海麻雀」艦對空導彈。 圖:翻攝自 騰訊新聞/溪畔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