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國安局點名五款中國製App——小紅書微博抖音微信與百度雲盤——在資安檢測中「違規嚴重」後,在黨內素有教官之稱的內政部長劉世芳隨即指示,部內及所屬機關全面刪除這些應用程式。這是一項果斷、明快的行政決策,也再次彰顯劉世芳一貫「穩中帶剛」的執政風格。

事實上,劉世芳歷來處理公部門風紀、警政改革與重大社會事件時,皆展現出不迴避、不拖延、當機立斷的態度。此次面對資安滲透風險,她第一時間響應國安局警告,無疑為台灣行政體系樹立數位國安的最低標準。

全站首選:準丹娜絲颱風準備生成!日本氣象廳發布GW 路徑直衝台灣西南部

根據資訊服務司的說明,小紅書在十五項資安檢測中全部違規,即便未開啟App,也能在背景中擷取使用者定位資訊、螢幕截圖、讀取剪貼簿與通訊錄、上傳資料至境外。其他App也普遍存在封包導向中國伺服器、擅取生物特徵(如臉部資訊)等行為,嚴重違反資安規範與個資保護原則。

更值得注意的是,資訊單位也坦言,即使將App從手機上刪除,仍可能留有殘餘程式碼與隱藏檔案。若要完全移除,必須透過系統工程層級的處理。這表示,許多用戶在毫無警覺下,已經讓手機暴露於潛在的監控與數據外洩風險中。

這些資安風險並非新議題。早在歐洲、美國與印度等國,針對TikTok與小紅書等中資App,皆已採取封禁、限制或立法要求資安審查。台灣身處地緣政治第一線,若仍以「App好用」、「介面美觀」為由忽視風險,無異於主動開啟資訊戰後門。

問題在於,台灣社會對這類潛在威脅仍顯現出一種集體的遲鈍與模糊。多數人享受科技便捷,但缺乏國安風險的警覺。在高度依賴手機作為資訊入口的時代,數位主權與個人隱私,不再只是抽象口號,而是每天滑動螢幕、下載App時的現實選擇。

劉世芳的迅速作為,是對「國安不是明天的事,是今天的選擇」這句話的具體體現。但政府行動的速度,是否能與民間意識覺醒相匹配,則是未來亟待推進的公共教育與輿論課題。

國安局與內政部的警示,突顯一個核心問題:是風險容忍,還是主權捍衛?我們該關心的,不是只有這些App多方便、多潮,而是「你願意哪個政權,看見你手機的世界?」

文/陳奕(評論員)

國安局點名五款中國製App——小紅書、微博、抖音、微信與百度雲盤——在資安檢測中「違規嚴重」後,在黨內素有教官之稱的內政部長劉世芳隨即指示,部內及所屬機關全面刪除這些應用程式。   圖:張良一/攝(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