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伊12天之戰」究竟是在為誰鋪路?從結果來看,雖然荷姆茲海峽未被封鎖,全球油運持續暢通,但這場地緣衝突無形中讓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產油與出口國,成為最大的戰略受益者。

原本以色列伊朗衝突升溫,甚至一度傳出可能封鎖荷姆茲海峽,全球油價最後走跌,分析其關鍵因素有可能如下:

精選報導:蘇元和觀點》荷姆茲未封 油價先跌?背後藏著誰的算盤

從美國總統川普在社交平台發言來看,包括:他說,「中國現在可以繼續從伊朗購買石油。」此話被視為破壞美國多年來對伊朗的制裁。但川普又說,希望中國也從美國購買大量石油。外媒報導,一位白宮官員表示,制裁仍會繼續,川普將持續呼籲其他國家進口美國石油,而不是伊朗石油。川普急轉彎態度與言論,也被外媒報導指為,是另一個原油看跌信號。

一方面,川普關注油價走勢,並呼籲「降油價!我在看!」同時喊話美國能源部加速「加鑽、加產」。另一方面,停火協議落地,市場「地緣風險預期落空」,多頭獲利了結。而荷姆茲海峽未封鎖,也顯示不會再有重大衝突或供應中斷,市場就會依「預期」走勢定價。

如今這一波油價的價格修正,完美地落在美國既定戰略裡,可望收割以下:

鞏固美元霸權,全球貿易依然以美元結算,無論油價高低,美元都是最後的流向。壓制通膨,為降息鋪路,油價下跌,降低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聯準會日後「轉鴿」預留空間,進一步帶動美股、美債雙雙受益。

油價走跌,削弱美國敵國(競爭國)的產油收入,原油出口國收入預期落空,全球資金轉向美國,擴大國際對美國石油採購,整體來說對美國來講是多贏。也就是美國還不需動用戰略儲備、不需干預市場,卻因局勢而坐收漁翁之利。

總結一句:「油價跌,讓美國避免了通膨;美元穩,讓美國收割了全世界的資金。」當全球跟著川普緊盯著油價漲跌時,更應該看懂背後「黃金、石油、美元」的博弈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