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台灣桃園海域接連發生兩起引人注目的非法登陸事件:5月16日,中國籍宋姓父子搭乘橡皮艇登陸桃園觀音海水浴場,隨後被海巡署逮捕;5月18日,自稱「山東凱哥」的中國籍人士在社群平台X發布影片,宣稱自駕橡皮艇從福建長樂出發,歷經9小時抵達桃園大園沙灘,並插上五星旗自拍。與此同時,日本防衛省披露,中國解放軍多艘軍艦,包括解放軍052D型飛彈驅逐艦「蘇州號(舷號132)」、075兩棲攻擊艦「安徽號(舷號33)」、071綜合登陸艦「龍虎山號(舷號980)」及054A飛彈護衛艦「舟山號(舷號529)」、「徐州號(舷號530)」通過宮古海峽南下,在東部海域實施演訓,期間075型艦載直升機進行起降訓練。這些事件看似各自獨立,但其時間與地點的高度重合,引發外界對正規軍事行動與灰色地帶作戰協同的猜測。本文將分析這些事件的背景,探討正規軍事作戰與灰色地帶作戰的協同模式,並評估其對台灣及區域安全的影響。
灰色地帶作戰的定義與特徵

灰色地帶作戰(Gray Zone Warfare)指的是介於和平與戰爭之間的衝突形式,通常涉及非軍事或低強度軍事手段,旨在達成政治、軍事或心理目標,而不引發全面戰爭。根據美國學者Hal Brands的定義,灰色地帶作戰的特徵包括:(1)模糊性(Ambiguity),行動主體或意圖不明;(2)低門檻(Low Threshold),使用低成本、低風險的手段;(3)心理戰與認知戰,利用資訊操縱影響目標國家的社會與決策;(4)規避直接衝突,避免觸發國際社會或對手的強烈反制。中國近年在南海、東海及台海的行動,如漁船侵入領海、民兵滲透及網路攻擊,常被視為灰色地帶作戰的典型案例。
持續更新:泳渡大膽?!海巡金門巡防區再破偷渡案 活逮中國男子救生圈泅泳「現行犯」
在台海情境中,灰色地帶作戰可能包括非軍事人員的非法登陸、網路輿論操縱及小型船隻挑釁,這些行動通常與解放軍的正規軍事演習相輔相成,旨在測試對手的防禦能力、製造心理壓力並分化其內部團結。
事件背景與分析

宋姓父子非法登陸事件
2025年5月16日,宋姓父子搭乘僅3.3公尺的動力橡皮艇,從中國大陸出發,橫越台灣海峽,於17日晨在桃園觀音海水浴場上岸,隨後自行報警,聲稱「投奔自由」。台灣海巡署表示,由於橡皮艇體積小,雷達難以有效偵測,暴露了台灣海岸防禦的漏洞。 此事件引發關注,不僅因為其挑釁性質,還因為其與後續「山東凱哥」事件在時間與地點上的巧合。
「山東凱哥」插旗事件
5月18日,自稱「山東凱哥」的中國網紅在社群平台X發布影片,聲稱從福建長樂出發,駕駛橡皮艇在9小時內抵達桃園大園風力發電機岸際,並插上五星旗自拍,隨後返回中國。台灣海巡署證實影片中的地點確為桃園海岸,但對其是否真實登陸表示懷疑,理由包括其未見明顯曬傷或脫水症狀,且橡皮艇油料不足以支撐長途航行。 儘管真實性存疑,該影片在網路上的傳播引發廣泛討論,被台灣當局視為認知戰的一部分。
解放軍菲律賓海演訓
同日,日本防衛省報告顯示,解放軍多艘主力艦艇,包括052D型飛彈驅逐艦、075型兩棲攻擊艦及071型綜合登陸艦,通過宮古海峽南下,在台灣東部鵝鑾鼻以東370公里海域進行演訓。075型艦載直升機的起降訓練顯示了解放軍對兩棲作戰與遠程投射能力的重視。此演訓規模與時機,與桃園非法登陸事件高度重合,引發外界對其協同性的猜測。
正規軍事作戰與灰色地帶作戰的協同

時間與地點的同步性
宋姓父子與「山東凱哥」事件均發生在桃園海域,且與解放軍演訓時間窗口(5月16-18日)高度重疊,顯示出可能的協同意圖。解放軍的演訓選擇在宮古海峽及台灣東部海域,具備戰略威懾意味,旨在牽制台灣及美日同盟的軍事注意力。同時,橡皮艇登陸事件則以低成本、非軍事手段測試台灣海岸防禦的漏洞,形成「高低搭配」的壓力模式。
灰色地帶作戰的心理與認知影響
「山東凱哥」事件的核心在於其社群媒體操作。影片中插五星旗的行為具高度象徵性,旨在激發中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同時對台灣民眾造成心理壓力。台灣海巡署副署長謝慶欽指出,此類事件可能為認知戰的一部分,試圖塑造「台灣防禦無效」的印象。 相較之下,宋姓父子事件雖未公開宣傳,但其「投奔自由」的說法可能意在製造台灣內部對大陸移民的爭議,進一步分化社會。
正規軍事行動的掩護與牽制
解放軍的演訓行動提供了戰略掩護,使台灣及周邊國家的監測資源集中於大型軍艦與艦載直升機的動向,而忽略小型橡皮艇的滲透。宮古海峽作為解放軍進入西太平洋的關鍵通道,其演訓行動不僅展示兩棲作戰能力,也牽制了美日海軍的應對資源。這種「高調軍事行動 低調非軍事滲透」的模式,符合灰色地帶作戰的模糊性與低風險特徵。
技術與情報挑戰
宋姓父子使用的3.3公尺橡皮艇因體積小,難以被雷達偵測,暴露了台灣海巡在低空與近岸監測的不足。 「山東凱哥」事件則顯示出社群媒體在認知戰中的放大效應,其影片真偽雖未完全確認,但已成功引發台灣內部討論與質疑。這些事件表明,灰色地帶作戰不僅挑戰軍事防禦,也考驗情報蒐集與輿論應對能力。
對台灣及區域安全的影響

台灣海岸防禦的挑戰
兩起登陸事件暴露了台灣在近岸防禦上的薄弱環節。小型橡皮艇的低可偵測性使得傳統雷達系統難以應對,未來可能需要整合無人機、紅外線感測器及AI技術以提升監測能力。此外,認知戰的影響要求台灣強化輿論監控與反制能力,避免社會分化。
區域安全態勢的變化
解放軍通過宮古海峽的演訓顯示其意圖突破第一島鏈,增強西太平洋的軍事存在感。075型與071型艦艇的聯合行動表明中國正加速兩棲作戰能力的建設,對台灣、日本及美國構成潛在威脅。美日同盟可能因此加強在宮古海峽的監控與反制部署,進一步加劇區域緊張。
國際社會的回應
「山東凱哥」事件因其社群媒體效應,可能引發國際對中國認知戰策略的關注。美國與日本或將加大對台海問題的情報共享與聯合演習,以應對灰色地帶挑釁。然而,國際社會對此類低強度事件的反應通常較為謹慎,可能難以形成一致的譴責或制裁。
2025年5月的桃園非法登陸事件與解放軍宮古海峽演訓,展示了正規軍事作戰與灰色地帶作戰協同的可能模式。宋姓父子與「山東凱哥」事件利用低成本、非軍事手段測試台灣防禦能力,並通過社群媒體放大認知戰效果;解放軍的演訓則以高調軍事行動牽制區域注意力,形成戰略掩護。這種「高低搭配」的策略不僅挑戰台灣的海岸防禦與情報能力,也對區域安全構成複雜威脅。為應對此類協同作戰,台灣需升級近岸監測技術、強化輿論防禦,並與美日等盟友深化情報與軍事合作。未來,隨著中國灰色地帶作戰手段的多元化,台海局勢的穩定將面臨更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