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晚上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陳文成基金會、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勵志協會以及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等單位等團體,共同於思享森林舉辦Y’s Day「週三青年日」第106場(「認識中國」系列第22場),主題為「決戰台海?中國武力犯台的現實與想像」。
主持人、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表示,週三青年日邀請大家以深入淺出的「科普」形式,一起關心相對嚴肅的國防議題,知識就是力量,我們努力裝備自己,就會對台灣愈來愈有信心。
全站首選:逾8千名中國籍配偶及中配子女未補繳喪失原籍證明 在台戶籍恐註銷
台灣智庫研究員陳璽安指出,台灣的網路社群一直流傳很多軍事和雙方戰力模擬的傳言,常見敘事包括吹捧中國、貶低台灣、貶低台灣的領導階級以及疑美論等。如果發生戰爭,以烏俄戰爭的經驗來看,會有更多針對戰況、國家元首與各級機關首長的謠言等等,這些傳言的目的是擾亂資訊、製造混亂、動搖人心。
陳璽安表示,台灣許多民眾避談戰爭,加上有心人士不斷宣揚失敗主義,常造成社會無謂的恐慌。但只有知識才能化解恐懼、讓你我有能力面對危機,因此週三青年日舉辦這場講座,邀請專家從經濟、軍事、國防的角度提供專業的觀點,也邀請青年朋友一起來思考:當這場考驗真的來臨,我們能做什麼、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台灣大學校園安全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余宗基直言,恐懼源於無知,近期許多傳言指出習近平即將動武,而我們應正確評估中國動武的可能性。這可以從三個指標觀察分析:首先,中國對自身軍事實力的信心,目前習近平仍在準備,顯示信心不足;第二,美日對兩岸情勢的介入程度,而近日美國國會和日本自衛隊牽制中國的動作頻頻,明確展現絕不袖手旁觀的態度;第三,台灣內部的團結態勢,這是我們最能掌握、也最該努力增強的部分。余宗基補充,中共最想要的是將台灣推向「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狀態,具體作為包括散播失敗主義、鼓吹疑美論、癱瘓國會、攻訐政府、傳播假消息等,意圖「兵不血刃」地贏得心理戰,拿下台灣。
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沈明室解釋,曾有國際智庫指出「某某年前中共會動武」,引發民眾對中共武力犯台的討論與焦慮;但關鍵其實是中共攻台的「時機」,而非時間點的預測。目前時機取決於三項因素:美國是否放棄台灣?中共有無自信打贏美國及台灣?台灣有無嚇阻中共的防衛能力及抗敵意志?三者相輔相成,而美國的態度取決於川普,中共的自信取決於解放軍的自我評估和領導人的意志,台灣的軍事能力及抗敵意志則取決於我們的軍備發展、訓練及抗敵意志。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分析中共對台動武的經濟成本,認為此舉將直接衝擊中國股匯市,引發惡性通貨膨脹,特別是台灣海峽為國際航運要衝,加上台灣在全球產業鏈的核心地位,中共武力犯台將重創世界經濟,全球經濟海嘯也將反過來席捲中國經濟。具體而言,若中共對台動武,預料至少將喪失1398億美元的直接投資、每年3594億美元的外國投資與援助,近3.3兆美元外匯與黃金儲備也會被凍結,造成重大損失。王國臣說,「中國應會優先顧好內部經濟」,而非一味投入加強國防支出。
淡江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馬準威指出,對習近平來說,拿下台灣的好處是被讚為民族英雄,但地位已無法再上升;但如果戰敗,則可能造成「反習」勢力大集結,讓習垮台甚至喪命,「從理性角度分析,如果我是習近平,我不會開戰」。此外,美國、日本、韓國或菲律賓是否介入的「不確定性」會造成中共很大壓力,這是習政府及官僚很難承受的。但我們不能因此鬆懈,備戰仍然非常重要,因為備戰將提高中共武力犯台的成本,且美國介入的前提包括台灣展現自我防禦意志,因此仍需努力全社會防衛韌性。
與談結束後,主持人和青年們也針對「中俄的理性是否與別不同」、「如何從內部分化中國」、「如何正確面對川普帶來的不確定性」等提出問題,與談者也深入地一一分析與回答。
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活動會持續舉辦,5月28日週三青年日主題是「美國缺席世衛?台灣下一步的策略為何?」,邀請譚偉恩(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教授)、陳乃瑜(新北市議員)、李瀚恩(台灣醫藥衛生青年聯盟理事長)、胡瀚雯(台灣智庫研究員)一同參與。

台灣智庫研究員陳璽安。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

台灣大學校園安全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余宗基。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

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沈明室。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

淡江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馬準威。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