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導,美國海軍「哈里·S·杜魯門」號航空母艦(USS Harry S. Truman, CVN-75)日前已自紅海撤離,並於返航途中穿越地中海,參與北約框架內的「海王星打擊」(Neptune Strike)軍演最終階段。北約聯軍指揮部亦於社交媒體發文證實該消息,並重新調整美國海軍在中東地區的部署節奏。

為了對付胡塞組織,美軍最多曾部署 2 個航母戰鬥群及 6 架 B-2 戰略轟炸機在中東地區,但最後因為軍費開銷過大,美國在與胡塞和談之後,先是撤了 B-2 戰機,改由較不燒錢 B-52 代替,現在連航母艦隊也離開了。

精選報導:美菲剛公告「海上勇士合作」軍演! 馬可仕就向中國攤牌 宣佈這件事.....

B-2隱形戰略轟炸機進行空中加油。 圖 : 翻攝自央視新聞

杜魯門號」為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自 2024 年 12 月 14 日部署至中東海域以來,負責紅海水域的護航與防空任務,主要目的是攔截胡塞武裝對往來商船發動的飛彈與無人機攻擊。然而,在為期數月的部署期間,該艦屢遭事故重創,除艦載戰力受損外,也引發軍內高層的指揮責任問題,最終在本(5)中旬開始返航,結束此次任務。

美國海軍發佈杜魯門號相關圖片。 圖:翻攝自美國海軍

報導指出,「杜魯門號」此次部署期間,共損失 3 架F/A-18E/F「超級大黃蜂」艦載戰鬥機,單機造價估計在 6,000 萬至 8,000 萬美元之間,損失總額高達約 2 億美元。另有消息指出,葉門胡塞武裝發言人於今年 3 月宣稱,成功以「聖城-3」巡弋飛彈擊中「杜魯門號」戰鬥群中的一架E-2C「鷹眼」預警機,使其當場化作火球墜海。不過此一說法並未獲得美軍證實,該說法仍有待查證。但即便排除預警機損失的真實性,僅以三架艦載戰機的戰損而言,對「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群的戰力打擊嚴重,也損及美國海軍在中東海域的威望。

事故不止於空中戰力折損。今年2月12日晚間,「杜魯門號」在地中海靠近埃及塞得港海域與一艘大型商船「貝西克塔斯-M」號相撞,導致航母外部結構受損,需緊急駛往希臘克里特島蘇達灣海軍基地進行維修。事後經美國海軍部報請同意,第六艦隊於 2 月 20 日以「對其指揮能力失去信心」為由,撤換「杜魯門號」艦長戴夫·斯諾登上校,由克里斯多福·希爾上校接任艦長一職。

美國海軍杜魯門號航空母艦。

隨著「杜魯門號」撤離紅海並展開返航行動,美軍自 3 月 15 日以來所實施、針對胡塞武裝的「粗暴騎士行動」(Operation Prosperity Guardian)亦宣告結束,象徵美軍正收縮對紅海局勢的直接軍事干預。根據最新部署,目前美國在中東僅剩「卡爾文森號」(USS Carl Vinson, CVN-70)航母打擊群持續執行巡航與威懾任務,顯示美國正逐步將部署模式由全面防禦轉向戰略節奏控管與風險最小化。

美軍航母杜魯門號與艦載超級大黃蜂戰機。   圖 : 翻攝自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