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19日台灣省主席陳誠宣佈戒嚴,直到1987年7月15日才解嚴,長達38年,被稱為近代史上最長的戒嚴。前總統蔡英文卸任前核定5月19日為白色恐怖記憶日。多個民間團體今(19)日下午群聚中正紀念堂前,以受難者潘英雪當年塗滿黑臉的驚恐裝扮從埔里到台北找弟弟潘信行,追念這段苦難。
由蔡瑞月文化基金會、辜寬敏基金會等近40個民間團體今日共同發起「找回消失的她們・黑臉行動」,這項行動的靈感來自白色恐怖受難者潘英雪的真實經歷。她讀高中時,父親潘木枝是嘉義名醫在二二八事件受難,身為長女的她深受打擊,23歲時因案成為白色恐怖黑囚。
熱議話題:就是要核武? 不跟美國妥協了! 伊朗 : 無論談判如何 濃縮鈾活動都會繼續
多年後,她因長期創傷而精神崩潰,卻仍記得弟弟潘信行的模樣,甚至塗黑臉龐、偽裝身分,從埔里前往台北,只為再見弟弟一面。她的故事,成為白色恐怖中女性受難者堅韌與深情的象徵。潘英雪對的弟弟說,「邦夫(信行的小名),不要怕,我是二姊,我已變裝成黑臉,大家認不出我,你別怕!」
活動一開始,先由蔡瑞月舞蹈社表演陳誠政府宣佈戒嚴的恐怖氛圍。接著「潘英雪」與多位女性塗滿黑臉演出,以女性後害者的角度,重塑那段受害歷史。
永和社大歷史小旅行工作隊 林瓊華表示,潘英雪女士的黑臉所象徵的恐懼,也是戰後台灣人共有的恐懼。在五十幾年前的那個清晨,她塗著黑臉,從南投埔里山間出發來台北尋找記憶中的家人的這段旅程,需要克服恐懼才能上路。恐懼與勇氣是一體兩面;潘英雪女士給今日我們的啟示,是如何克服顫抖的心跳,去做認為對的事的勇氣。一個人站出來會感到無助和恐懼,但一群人、更多人攜手協力站出來,「恐懼」會消融在大家彼此攜手共同行動的意志與勇氣中。今天的519黑臉行動,是受潘英雪女士啟發所踏出的第一步。
潘信行也簡短致詞說,從228事件、白送恐怖到後來的野白百合學運、太陽花學運、青鳥運動到現在的大罷免活動,今日步伐還是不能停。因為背後那一尊黑黑的蔣介石銅像還在那裡作「假神」,要人家去崇拜。咱的路還需要繼續走。台灣真的不需要一個獨裁者紀念館。

由蔡瑞月文化基金會、辜寬敏基金會等近40個民間團體今日共同發起「找回消失的她們・黑臉行動」,這項行動的靈感來自白色恐怖受難者潘英雪的真實經歷。 圖:林朝億/攝

由蔡瑞月文化基金會、辜寬敏基金會等近40個民間團體今日共同發起「找回消失的她們・黑臉行動」,這項行動的靈感來自白色恐怖受難者潘英雪的真實經歷。圖為受難者家屬潘信行 圖:林朝億/攝

受難者潘英雪小弟潘信行 圖:林朝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