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民眾來說,房產可能是一項必須花費大半積蓄購置的重要資產,建築品質與後續的維護問題也是許多購房者最重視的數項議題之一。近期紐約一棟高層公寓的屋主們聯合向建築公司提告,質疑其在售屋時隱瞞包含建築外牆上「數千道裂縫」在內的各項「重大缺陷」,並求償 1.65 億美元 ( 折合新台幣約 49.62 億元 )。由於該棟大樓位於當地的富人區,這場富人屋主對決建築公司的訴訟,也成為許多民眾茶餘飯後的討論話題。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 報導,此次事件的主角是位於紐約曼哈頓億萬富翁街,以超窄且高層聞名的「公園大道 432 號」。報導稱,該大樓於 2015 年竣工,高度達 1396 英尺 ( 約等於 425.5 公尺 ),是 2020 年以前世界上最高的住宅大樓。且該棟大樓的高寬比達到誇張的 15:1 ,整體呈現極微細長的設計,甚至被稱為「鉛筆塔」,令許多民眾印象深刻。

持續更新:謝步智觀點》印空戰為何慘敗? 非戰機、導彈不行 「超視距多平台聯合作戰」是關鍵

該報導表示,為了確保細長的大樓不被強風吹倒,該大樓在建造之初就設計了空置的樓層,確保空氣流通不至於搖晃大樓。同時,該大樓也與其他超高層建築一樣設有「調諧質量阻尼器」,抵銷因強風可能造成的搖晃。

報導稱,雖然該棟大樓早在 10 年前就已經竣工並開始販售,但隨著時間流逝,大樓不斷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瑕疵,例如電梯故障、能源系統效率低下、使用公用垃圾槽時會出現不明巨響,以及在短短 8 年間發生近 30 次漏水事故等。

該報導指出,該棟大樓的公寓委員會曾於 2021 年,向負責建造的 CIM 集團發起投訴,希望該公司能協助解決相關的瑕疵問題。然而,在發現大樓出現數千處嚴重裂縫、剝落與各種形式的損壞,並找到 CIM 集團與其他承建建築公司「合謀」隱瞞大樓缺陷的程度與嚴重性的證據後,委員會決定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包含 CIM 集團在內的建築公司進行賠償。

報導稱,該委員會質疑,建築公司在建造過程中為了維持建築的美觀,使用難以負荷超高層建築結構的白色混凝土作為素材,「實驗性的」建造了這棟大樓,推測大樓外觀上的裂縫與使用不符合標準建材一事有關。該委員會也指控 CIM 集團在建造過程中,無視多位混凝土專家與顧問提出的警告,「一意孤行」的使用不合格建材,「對大樓與未來居住其中的民眾帶來不可避免的問題」。

該委員會也批評稱,雖然建築公司明確知道該棟大樓的外牆存在缺陷,但其仍在面對潛在買家的重要文件中,將自身的「決策失誤」刻意描述為「特別的設計」,並向購買者隱瞞其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而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另外,該委員會也進一步指出,參與建築業務的麥格勞哈德森建築公司 ( McGraw Hudson Construction Corp. ) 以及 WSP 工程公司也在後續提供給紐約市建築局的文件中,「隱瞞並歪曲建築內裂縫的性質、程度與類型」。

該報導表示,公園大道 432 號公寓委員會此次提起的訴訟對象,包含參與建築相關業務的 CIM 集團、麥格勞哈德森建築公司、建築師 SLCE Architects 以及工程公司 WSP ,預計向上述對象求償約 1.65 億美元的賠償。但 CIM 集團與 SLCE Architects 堅決否認涉及隱瞞建築真實情報的指控,並宣揚將全力爭取法院駁回相關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