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導,雖然印度與巴基斯坦在 10 日交火數日後達成初步停火協議,並於本月 14 日至 15 日經軍方再度協商後將協議延長至 18 日,但各方普遍認為這僅是暫時喘息,真正的衝突根源尚未消解。

據《騰訊新聞》報導,印度原計劃透過突襲巴境內武裝據點及壓制巴空軍反擊來達成「一戰揚威」的戰略效果,不僅鞏固總理莫迪的政治地位,也試圖藉此吸引外資、促進產業落地。但出人意料的是,印度空軍在後續空戰中表現失常,數款主力戰機,包括法製「陣風」戰機傳出遭擊落,使得多年軍備成果遭重創。

現正最夯:快訊》說明會才過2天!憲法法庭同意受理憲訴法釋憲及暫時處分

印軍首架 BS001 號「陣風」戰鬥機殘骸疑似被發現。 圖:翻攝自空天力量

儘管印軍在 10 日的導彈打擊中命中多處巴方軍事設施,但未能造成壓倒性戰果,反倒巴軍展現反擊能力,使局勢陷入對峙。印方雖在國內大肆慶祝「勝利」,舉辦為期 10 天的宣傳活動,向逾 70 國通報「前線大捷」,但外界普遍對其戰果持保留態度。

事實上,據報導,各界普遍認為此次停火更像是一種「戰術暫停」,有分析認為,印度已著手將其他戰區的防空系統、無人機與導彈力量調往巴基斯坦邊境,同時空軍也可能研擬「報復性行動」,海陸軍方面亦可能有相應動作。這讓巴基斯坦雖表面停火,卻不敢鬆懈,維持高度警戒。

貫穿巴基斯坦全境的印度河是巴國主要生命線。 圖:翻攝陸網/中國國家地理網

除軍事外,印度也未放鬆對巴基斯坦的非軍事手段,尤其是在水資源議題上持續施壓。根據雙方長年簽署的《印度河用水條約》,巴基斯坦境內多數可用水源仰賴印度控制的上游供給,但印度近來不僅拒絕履行條約,甚至放言「不讓一滴水流入巴國」。儘管雨季將至,印度無法完全切斷水源,卻透過不規則開關閘口、打亂河水流量,嚴重影響巴基斯坦農業與居民用水,令巴國民怨四起。

對此,印度總理莫迪強調「恐怖主義與貿易不能並存、水與鮮血不能並流」,指控巴方支持恐怖活動為施壓正當性。但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則反駁,認為印度並無具體證據,且歡迎國際社會就相關事件展開公開透明調查。

印巴衝突升溫後,雙方在5月10日達成初步停火協議,並延後至18日。 圖:翻攝自 @Tripurari21 X 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