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中兩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衝突局勢不斷升溫,美國也持續加強與日本、南韓、菲律賓等盟友的合作等級,試圖進一步遏制中國擴張的野心。近期有消息稱,中國解放軍部署在南海西沙群島永興島殲-16 戰機與疑似美軍戰機的「域外飛機」爆發衝突,甚至在空中纏鬥近 50 分鐘。美方則未對此訓訊做任何評論。

《騰訊網》國際專欄作者「湘評中外」發布文章引用中國《央視新聞》 1 日發布的報導稱,解放軍的殲-16 戰機日前與疑似美軍 F-35 或 F/A-18 「超級大黃蜂」的戰機在南海永興島附近空域發生對峙,雙方進行時長近 50 分鐘的空中纏鬥,最終由美軍軍機「撤退」收尾。

持續更新:謝步智觀點》印空戰為何慘敗? 非戰機、導彈不行 「超視距多平台聯合作戰」是關鍵

「湘評中外」表示,在考慮飛行員的體力、技術以及戰機本身的性能後,一般戰鬥機的高機動性對抗時間通常不會超過 30 分鐘,此次近 50 分鐘的空中搏鬥「完全突破了傳統的空戰常識」。「湘評中外」認為,殲-16 能在與美軍現役最新戰機的纏鬥中「取勝」的主要原因,與解放軍對飛行員的高強度訓練,以及殲-16 的特色有關。

F/A-18 大黃蜂戰機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示意圖) 圖 : 翻攝自The Boeing Company

「湘評中外」稱,解放軍南部戰區的戰機飛行員每年平均飛行訓練時間超過 200 個小時,強調每位飛行員在經過完整的訓練後,都具備應對複雜局勢的能力。另外,「湘評中外」也進一步指出,殲-16 採用的雙座艙設計以及每架戰機兩位飛行員的配置,能確保第一位飛行員專注操縱飛機的同時,進行軍事態勢的統籌,「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至於解放軍軍機與美軍戰機對制的主要原因,「湘評中外」認為可能與美國近期不斷加強的印太戰略部署有關。「湘評中外」表示,美菲近年來多次在南海地區舉行大規模軍演的主要目標,就是希望能透過對中國展示軍事實力的方式,進一步遏制中國在南海地區持續擴張的野心。

中國不斷將南海島嶼軍事化,永興島機場出現了疑似有阻攔索的模擬航母甲板。 圖:截自騰訊網 國平視野

我國退役空軍將領張延廷的分析,此次在南海地區與解放軍軍機對峙的美軍戰機,可能是從美軍航母上起飛,「如果從美軍在菲律賓的基地出發,美軍戰機的制空能力就會大幅下降,即使配給空中加油機的輔助也難以改善。

南海永興島在經過中國官方的填海造陸以及戰略強化計畫後,除了部署殲-16 外,也部署了大量的轟-6J 戰機,對整個南海地區實現了強大的火力覆蓋,「湘評中外」稱,「即使是美軍最引以為傲的 F-35 隱身戰機,也將在永興島最先進的雷達監控系統下無所遁形」。

有中國專家分析認為,解放軍殲-16 戰機之所以能纏鬥近 50 分鐘,可能與飛行員的高強度訓練以及戰機設計特色等因素有關。   圖:翻攝自 騰訊網 湘評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