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主要貿易國家祭出對等關稅後,中國隨即展開笑臉攻勢,希望能拉攏其他國家共同反制。然而,在歐洲,這套策略並沒有奏效。
《新聞周刊》(Newsweek)稍早報導,儘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昨(13)日強調,中國與歐洲半個世紀來經濟關係的進步,但從歐盟駐中國大使庹堯誨(Jorge Toledo)最近的談話卻反映出,北京試圖利用與美國之間日益擴大的裂痕拉攏布魯塞爾的期待,可能難以實現。
報導指出,歐盟駐中國大使庹堯誨 9日在上海的活動上發表講話,表達了許多歐洲公司長期以來對中國市場給予本土競爭對手優惠待遇的擔憂。庹堯誨表示:「在貿易壁壘問題上,我們(歐洲)並沒有受到重視」;「(中國)市場進入障礙不但沒有降低,反而在上升。」
庹堯誨補充,「我們強烈地感覺到,我們的企業,在中國不僅沒享受到公平的競爭環境,而且情況也沒有改善……我們必須採取一些措施。」
去年 10 月,歐盟以擔心產能過剩損害本土製造商利益為由,將中國電動車關稅提高至 45.3%,中歐貿易爭端進一步升級。隨後,中國否認了這項指控,並決定對從歐盟進口的白蘭地徵收新關稅。
此外,雙方在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物質支持問題上,也仍存在分歧,歐洲官員表示,中國當局在遏制支持莫斯科戰爭機器的軍、民兩用產品出口方面,做得還不夠。
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布魯塞爾辦公室分析師斯特克(Grzegorz Stec)日前指出:「北京認為,華府的壓力,將使歐洲投入中國的懷抱,以平衡跨大西洋的緊張局勢」,「儘管北京方面抱持此等觀點,但中國和歐洲之間缺乏信任,且即使川普上台了,歐中之間仍然存在根本的利益分歧,這意味著任何潛在的和解都是有限的。」
報導指出,中國是否會採取實質措施,以解決歐洲的不滿並吸引更多歐盟企業擴大在中國的業務,還有待觀察。同時,北京與華府正在進行的貿易談判又將如何影響其與歐盟的關係,也同樣不確定。

歐盟駐中國大使庹堯誨 圖:翻攝自歐盟駐中國大使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