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安全部今(11)日通報一起涉諜案例,指出一名大學青年學者涉嫌以「校企合作」項目的內部數據作為籌碼,試圖與境外非政府組織交換國際發表機會。該案涉及非法收集並對外傳輸敏感資訊,違反相關國安與數據安全法規,已遭中方阻止。
據中共國安部官方微信號公布,涉案的李姓學者任教於中國某知名大學,透過一次校際交流活動,認識了與國際學術界具廣泛人脈的境外學者K某。雙方持續聯繫後,李某主動提出合作撰寫論文,並透露自己掌握某校企合作項目的相關數據,希望藉此換取在國際頂尖期刊發表文章的機會。
通報指出,K某表面上對合作表示興趣,實則提出希望李某提供該公司掌握的特定數據。儘管李某明知該類資料屬於敏感資訊,仍指派其學生張某進入該企業實習,並暗中指示其收集、分析數據內容。根據中國國安部說法,這些數據涉及重要產業資訊,且企業明文禁止外洩。
中國當局表示,國安機關在事發初期即掌握情況,並迅速遏止相關行為。官方定調該起事件為「各懷鬼胎的學術合作」與「別有用心的數據蒐集」,強調防諜滲透須從高校與科研機構做起。
中國國安部引述《數據安全法》指出,凡涉及國家安全、經濟命脈、重大公共利益等資訊皆屬「核心數據」,需受到嚴格保護。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非法手段收集或輸出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