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近期展開新一輪貿易談判,對象涵蓋從主要出口國到小型經濟體。而根據《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指出,目前美國已鎖定約 20個貿易夥伴作為初期談判對象,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已向國會簡報相關進度。

《彭博社》報導指出,在這份名單中,不僅包括日本、南韓與越南等對美國出口規模龐大的國家,也涵蓋斐濟、萊索托與模里西斯等規模相對較小的經濟體。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證實,已與 18國進行接觸,但未公布完整名單。與此同時,美中將於本週末重啟談判,但雙邊對話被視為另類處理,與其他談判進程分開。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稱,此輪談判的核心目標,在於建立一套可複製的貿易協議架構「模板」(templates),使未來協商更具效率。「我們希望建立一種交易模式,讓其他談判得以迅速推進」,盧特尼克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說。

除上述 20國外,美國官員也與其他國家展開非正式協商,包括巴西、菲律賓與歐盟等。台灣、馬來西亞、印尼、瑞士、以色列、阿根廷、柬埔寨與澳洲也在優先名單中。其中,阿根廷總統米雷伊(Javier Milei)與川普關係良好,被視為「前排候選」,而瑞士則可能在川普七月暫緩加徵關稅到期後,獲得延長的待遇。

國會共和黨人對於談判進展表示支持,並鼓勵官員加速推動協議。北達科他州參議員克雷默(Kevin Cramer)呼籲川普團隊,勿拖延至七月,屆時部分國家若仍未達成協議,可能面臨更高懲罰性關稅。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葛瑞爾(Jamieson Greer)說法,東南亞國家為重點對象,特別是美國貿易逆差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並指出目前美方已與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及印尼展開具體談判,並與台灣進行協商。

儘管一些較小國家對川普政府「要求不明」表達不滿,但美國似乎傾向先與這類國家達成簡易協議,藉此作為模板,鼓勵其他經濟體仿效。舉例來說,非洲山國萊索托主要出口鑽石與成衣產品,若無法達成協議,將面臨 50%的對等關稅。但該國近期批准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的(Elon Musk)Starlink 通訊服務,並承諾清除對美投資障礙,以換取更佳待遇。

而美國與英國上週宣布一項初步協議,但範圍有限、細節待定;而與印度的對話則因複雜性而進展緩慢。盧特尼克坦言,儘管川普主張公平且互惠的貿易政策,但某些國家如南韓與日本的談判預料將拉長時程,不易迅速完成。其他國家的命運則更加不明朗。與英國一樣,澳洲對美國的商品貿易存在逆差,這使其成為達成框架協議的首選國家。但川普和高層官員多次表示,10%基準稅率是底線,與英國的協議也強化了這一立場。

觀察人士指出,這波談判不僅意圖改善貿易逆差與關稅結構,更試圖透過一系列多層級協議,鞏固川普政府的經貿戰略框架,並在全球經濟布局上搶占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