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近期劇烈走升,對一美元一度突破 30元關口,引發國內匯市恐慌情緒。央行週一(5日)召開臨時記者會,指出除了已適時進場調節外,也發現疑似意圖炒匯的「禿鷹」,為此展開外匯專案金檢。昨(9)日公布最新進度,發現部分外資匯入資金並未即時用於投資國內證券,反而停泊在新台幣活期存款帳戶;另派員到銀行實地查核,也發現有企業或個人以「國外借款」名義匯入資金,結售為新台幣,但並沒有實際資金用途。
近期外界關注新台幣匯率、央行職權獨立性等議題,央行表示,依據「中央銀行法」第6條規定,本行具有貨幣、信用及外匯政策事項之審議及核定權,歷年來府院均對本行政策予以尊重。而央行也將本於職責,基於全民利益,獨立行使職權。
央行指出,為維護外匯市場秩序,已籲請銀行受理客戶結匯應善盡輔導之責,確實落實國內結匯規定,主要督導項目包含:
一、外資匯入資金應依所申報之匯款性質,運用於投資國內證券,不宜於買進證券前預先匯入資金,並長期停泊於新台幣活期存款帳戶
二、銀行辦理新台幣遠期外匯交易,於客戶訂約、展期及交割時,均應查核交易文件與金流之合理性、關聯性及實需性, 以落實遠匯實需原則之審查。
三、銀行受理客戶大額新台幣結匯交易,應確認相關證明文件與申報性質相符。
央行重申,各銀行在受理客戶以國外借款性質辦理結匯時,應確實遵守「瞭解客戶交易需求原則」(Know Your Customer, KYC)來輔導客戶據實申報,並落實查核相關交易證明文件,切勿只是做形式上審查;外幣借款應以外幣保留使用為原則,若有新台幣需求,應提出實際用途再辦理結匯。而在央行眼中,當外資匯入後,唯一合理用途就是買股票、期貨,若匯入後沒進場或賣股後不匯出,一直停泊在台幣帳戶,會被視為具炒匯嫌疑。
至於後續怎麼處理,央行官員表示,若發現銀行有疏失,會視情節輕重給予適當處置,例如:寫檢查意見、記缺失,予以糾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