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家電商平台近日熱賣一款標榜為「嬰兒軟底高跟鞋」的商品,雖宣稱僅供拍照擺拍使用,卻因外型酷似舊時裹足鞋「三寸金蓮」,在網絡上引起大規模爭議。網民質疑其設計「畸形審美」、物化嬰幼兒,相關貼文更引發心理學界與法律專家的關注與批評。
根據中國媒體《封面新聞》5月8日報導,該類商品於淘寶等多個主流電商平台均可見,名稱如「嬰兒軟底高跟鞋」、「藝術照道具鞋」等,售價約人民幣23.9元,主打適用年齡0至6個月,單一平台銷售量已突破800雙。商品材質以棉布軟底為主,顏色從粉紅、銀色到豹紋、星星黃等多樣設計,儼然成為家長「炫娃」工具之一。
爭議起源於有網民發布自家嬰兒穿著該款高跟鞋的照片,並配文「1歲寶寶人生第一雙高跟鞋……」,引發大量批評留言。有網友表示「有點像裹小腳穿的三寸金蓮」、「雖說只是道具,還是讓人不舒服」、「這已不是可愛,是審美扭曲」。亦有聲音為商家辯護,認為商品只是道具、滿足家長的造型慾望,無傷大雅。
對此,成都醫學院心理學院副教授徐雲指出,這類嬰幼兒成人化審美現象,其實是家長將自身審美觀強加於孩子的結果。「孩子可能會認為,自己只有打扮成這樣才會被父母喜歡,從而產生迎合心理,進而影響價值觀發展,甚至可能導致人格扭曲。」
成都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博士黃梓航則表示,此類嬰兒用品的成人化傾向與消費主義密切相關。「部分家長希望透過孩子彰顯個人品味與獨特性,無形中推動這類市場需求。」他建議家長應自我反思育兒行為背後的動機,在滿足自我與兒童需求間作出負責任的取捨。
從法律角度來看,四川發現律師事務所律師賀海燕指出,商家以「軟底」、「道具」為名,規避產品安全檢驗,可能已違反《產品質量法》第13條,構成對兒童人身安全的潛在威脅。
她進一步指出,《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5條明確禁止以帶有暗示性的方式使用兒童形象。部分產品標榜「性感風」、「公主風」的行銷手法,可能將兒童物化為成人審美的延伸工具,甚至成為戀童傾向市場的溫床,對兒童身心發展造成深遠傷害。
賀海燕也提醒,若家長為博取社群流量,強迫兒童穿戴成人化服飾,恐違反《民法典》第35條規定的監護原則,即「監護人應尊重未成年人真實意願,不得損害其身心健康」,涉及監護權濫用,依法應承擔相應責任。
針對此類現象,她建議多方聯手進行治理,包括制定《兒童用品通用技術要求》,增列「審美健康條款」,明確禁止成人化元素出現在嬰兒產品中;同時,電商平台應簽署《兒童友好型商業公約》,建立成人化商品「灰名單」預警系統。
此外,社交平台亦應強化管理,設立「兒童穿搭」內容分級機制,運用AI識別高跟鞋、豹紋等成人化設計,自動限制未成年帳號瀏覽,並設置舉報機制與違規懲處規則。
賀海燕最後呼籲,應從家庭教育著手,推動學校與社區開設家長審美教育課程,提升監護人對兒童審美輸入的辨識與自律能力。對於屢次違規且拒不整改的平台,檢察機關應依法提起公益訴訟,促使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切實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與成長權益。

中國多家電商平台近日熱賣一款標榜為「嬰兒軟底高跟鞋」的商品。 圖:擷取自 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