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騰訊新聞》報導,安徽阜陽一名男子因頭暈至當地中醫醫院就診,在接受刺五加注射液治療後出現不適症狀,最終搶救無效死亡,而此事件目前已由阜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介入調查。

據《新京報》5 月 6 日報導,死者家屬李先生表示,其 54 歲父親因頭暈及低血糖等症狀前往阜陽市中醫醫院求診,接受刺五加注射液靜脈輸注後短時間內出現手部搔癢、腹痛與口周麻木等異常反應。雖經院方緊急搶救,仍不幸身亡。阜陽市中醫醫院表示,目前已啟動調查程序,並展開屍檢,以釐清真正死因。

據報導,刺五加注射液為純中藥製劑,主要成分包括總黃酮、異嗪皮啶、刺五加多苷等,常用於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冠心病、心絞痛伴神經衰弱等病症。然而,該製劑亦因潛在嚴重過敏反應而備受爭議。據業界專家、上海冬雷腦科醫院神經內科主診醫師薛戰尤在報導中指出,患者極可能出現過敏性休克,症狀快速且致命。

這並非首次傳出相關死例。早在 2008 年,雲南紅河州第四人民醫院便有 6 名病患在使用刺五加注射液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其中 3 人因循環衰竭死亡,當時導致國家衛生部與食藥監總局緊急下令暫停涉事藥品批次的使用與銷售。後經查證,部分藥品因儲運不當受雨水污染,並被更換標籤重新流入市場,相關人員因此獲刑。
據四川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統計,2014 年至 2019 年間,刺五加注射液引發的 1,270 起不良反應案例中,多集中於施打後 30 分鐘內出現,且過敏性反應最為常見,嚴重者可導致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及血管凝血功能異常。
刺五加注射液多年來臨床使用量呈現波動。根據摩熵醫藥數據顯示,其市場規模自 2019 年起迅速成長,2023 年達到 6.56 億元人民幣,年增幅超過 130%。目前該製劑主要在城市與縣級公立醫院使用,臨床市場佔比超過九成。

生產企業方面,2023 年刺五加注射液銷售額最高者為黑龍江烏蘇里江製藥,達 4.5 億元,其次為黑龍江金九藥業、多多藥業與羽迪藥業等。雖然市場集中度高,競爭相對有限,但與刺五加相關的不良事件仍對藥品安全監管構成挑戰。
針對中藥注射液安全性問題,中國的國家醫保制度亦曾多次調整。自 2017 年起,中藥注射劑逐步被限制僅能於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使用,並納入特定病症才可報銷;然而自 2023 年起政策略為鬆綁,27 種中藥注射劑部分重回醫保範圍,其中刺五加仍屬乙類,使用條件未全開放。
專家指出,中藥注射劑在快速發揮療效的同時,亦潛藏風險,尤其對於過敏體質或年長者而言更應審慎使用。隨著類似個案再現,外界呼籲當局應強化藥品監測與風險評估,避免憾事重演。

刺五加注射液為純中藥製劑,但因其潛在嚴重過敏反應而備受爭議。 圖:新頭殻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