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較低的陸港股自第二季以來展現韌性,帶動大中華基金及ETF近月多開紅盤。展望後市,投信法人認為,五一長假後隨官方推出「降準降息」等穩市政策,有助在面臨較大不確性環境下帶動投資風險偏好回升,加上先前中國 AI 語言模型公司 DeepSeek 崛起,提升陸港股 AI 主題投資吸引力,將增添陸港股多頭動能,並使科技等成長題材有望成為投資熱點。
儘管四月有川普加徵關稅、投資人拋售美元資產等因素干擾,但根據調研機構 Wind 統計顯示,在四月共 21個交易日中,上證指數有 15個交易日上漲,單月跌幅僅 1.7%;四月份A股日均成交金額為人民幣 1.24兆元,整體交投仍相對活躍;中金公司研究顯示,今年首季A股獲利年增 3.5%,非金融企業的獲利成,明顯觸底回升。
根據銀河證券研究指出,科技產業加速崛起,加以A股科技產業績效改善,科技主題具備中長期配置價值。復華華人世紀基金經理人胡家菱表示,目前陸港股評價相對低,相對看好科網類股「降本增效」的題材表現空間。所謂的「降本增效」,意思即為公司通過優化管理、技術創新、流程改造等手段,來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率。
復華中國5G經理人吳允翔指出,中國科技股過去 4年來因失去吸引力而被低估,但隨著 DeepSeek 問市及 AI 創新技術推展,重新受到全球市場關注。再加上有官方支持加速行業布局,並吸引資本流入,同時又有龍頭企業共同推動 AI 技術應用,提升市場價值,使科技主題成為布局A股中、長線投資機會的亮點。


本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三大金融監管部門聯手發布一系列重磅金融政策,以期望穩定市場預期、提振經濟信心,為中國經濟注入強勁動力。此次中國央行降準、降息,釋放約 1兆元人民幣流動性;同時下調政策利率 0.1個百分點至 1.4%,並調降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 0.25個百分點,以降低融資成本,減輕購房者負擔。
永豐中國科技50大ETF經理人林永祥表示,中國經濟正處於結構轉型關鍵期,雖然美中關稅戰正影響市場信心,但中國科技創新逐漸成為核心驅動力,成為國際間不可忽視的力量。本次中國央行除了貨幣市場相關政策外,針對科技領域也出台政策支持。中國央行表示,將增加 3,000億人民幣再貸款額度,用以支持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繼續加大支持人工智能、半導體、雲端計算及新能源等行業的發展。同時,降准降息也將降低科技企業的融資成本,推動其研發投入與市場擴張。
林永祥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科技業在過去數年已展現出強大韌性與成長潛力。例如,中國的電動車、5G技術及數字經濟應用在全球市場均占據領先地位;同時,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日前更表示,中國 AI 發展階段已相當接近美國。因此我們認為,中國科技指數在政策支持及自身技術上,具備長線向上動能。此次政策發布後,市場流動性改善與信心回暖有望推動科技板塊,為投資者帶來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