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NN》報導,南亞地區近日情勢急遽升溫,印度巴基斯坦喀什米爾地區再度爆發激烈衝突,不僅造成重大傷亡,更引發外界對核戰風險升高的疑慮。然而,美國總統川普的反應卻顯得相當冷淡,並未如過往主動參與調解與斡旋。

▲印度控制的喀什米爾地區在當地時間 22 日發生恐攻,導致印度與巴基斯坦間的緊張情勢加劇。 圖:翻攝自 @WatchTowerGW X 帳號

衝突導火線是日前一場針對印度境內遊客的恐攻事件,造成至少 6人死亡,印度指控是由巴基斯坦境內的激進組織策動,隨後對巴國境內發動飛彈攻擊,聲稱打擊恐怖分子據點。

巴基斯坦則反擊表示,印度的飛彈攻擊造成 31名平民死亡,並揚言會全面報復,局勢一觸即發。面對這場危機可能擴大為戰爭,川普卻僅以「真是遺憾,希望儘快結束」回應。隔天雖補充「我認識兩國領袖,希望他們自行解決」,但仍未展現積極調解的態度。外界批評,這樣的立場與過去美國主動出面降溫的作風截然不同。

雖然美國國務卿盧比奧近期與印巴高層持續保持聯繫,但目前並未有更多的協調舉動。 圖:翻攝美國參議院影片

《CNN》則指出,雖美國國務卿盧比歐近期與印巴高層持續保持聯繫,但目前並未啟動任何有組織的國際協調機制,也沒有更廣泛的外交部署,顯示美方對此危機僅採觀望態度。

過去美國曾多次介入印巴衝突,像是1999年的卡吉爾戰役、2008年孟買攻擊案、以及2019年空中對峙,當時美方均扮演「和事佬」的角色。然而《CNN》引述專家觀點指出,川普一向不願扮演「世界警察」,加上他與印度總理莫迪關係密切,對巴基斯坦較無好感,也讓美國對此次危機的反應更加保留。

印度總理莫迪(左)今年2月訪美時,在華府拜會美國總統川普(右)。 圖:翻攝自莫迪的X

此外,全球局勢也讓美國難以施壓。巴基斯坦在退出與美國的反恐合作後,早已與中國走得更近;而印度則成為美國重要戰略夥伴。美國智庫學者表示,如今華府對巴基斯坦影響力大不如前,對印度則難以施加壓力,印巴雙方都各有靠山,美方立場更加棘手,《CNN》報導指出,「卡達國」近日表示已與印度與巴國領導人分別通話,呼籲和平解決分歧,但其與巴基斯坦的宗教淵源,也引發印度媒體不滿,擔憂可能偏袒巴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