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天主教的樞機主教們在幾輪決選後,選出聖座主教部部長及宗座拉丁美洲委員會主席普雷沃斯特(Robert Prevost)為新任教宗。這位出生於芝加哥,大半生在祕魯服事的首位美國籍教宗選擇「良十四世」(Pope Leo XIV)為封號,《今日美國》(USA Today)的報導引述專家的意見,認為新教宗可能藉此強調正義、勞動以及教會在現代世界中的作用。

報導指出,先前已有13位教宗使用「良」(Leo)這個封號。前一位使用這個封號的「良十三世」便被公認為是天主教社會教義之父。於 1878 年當選的「良十三世」被稱為「改革者」,是一位強調外交、倡導科學進步並將教會定位為人權捍衛者的教宗。他在 1891 年的通諭中寫道天主教社會正義以及保護勞動人民和維護工人權利的必要性。

范德堡大學神學和羅馬天主教研究傑出教授莫里爾(Bruce Morrill)稱,普雷沃斯特選擇「良」這個封號「意義重大」,很可能表明他支持社會正義。除了良十三世外,若望·保祿二世也曾主張工人權利和社會正義,表達同樣的看法。

在先前歷代封號為「良」的教宗中,有 5 位最終被封為聖人:良一世、良二世、良三世、良四世和良九世。

西元 440 年,羅馬帝國逐漸衰落,良一世挺身面對抗匈奴王阿提拉,他勸說匈奴人不要攻擊羅馬。他是教會正統觀念的堅定支持者,幫助引導早期教會信奉基督的雙重性和教皇無誤論等教義。

良九世是一位著名的改革者,他幫助天主教會成為歐洲宗教生活的中心;但他也導致了與東正教的分裂。

沒有成為聖人的良十世則在文藝復興時代名聲赫赫。他不僅是宗教領域的領袖,而且還透過宏偉的建築來維護教會在羅馬日益增長的政治權力。在其任內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起來反對教會的財富、政治權力和其他過度行為,他則譴責路德是異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