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彭博社》報導,中國國務院近日正式批准建造 10 座新的核反應爐,標誌著中國對核能在能源轉型中核心地位的高度信心。這已是中國連續第四年每年批準興建至少 10 座核反應爐,顯示出其加快核能發展的決心。
《澎湃新聞》進一步指出,目前中國境內在建核反應爐數量達 30 座,佔全球在建反應器總數的近一半。中國預計將在不久的將來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核能生產國。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報告,到 2025 年底,中國核電裝置容量將從去年的不到 60 吉瓦增加至約 65 吉瓦;而到 2040 年,核電容量有望達到 200 吉瓦,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 10%。
根據《Digi24》報導,本次新核反應爐項目總投資約 2,000 億元人民幣(約 8,910 億新台幣),由中國廣核集團、中國核工業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和中國華能集團等多家國有大型能源企業共同承擔。其中,中國廣核集團已訂購四座新反應堆,將分別安裝於防城港與台山核電廠。

此外,《彭博社》報導,中國計劃於 2023 年底啟動首座商用第四代核反應爐——位於石島灣的 200 兆瓦高溫氣冷反應器。該反應器不同於傳統水冷反應堆,採用氦氣作為冷卻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效率,預示著中國核能技術的重大突破。
面對全球核電項目普遍面臨成本上升與工期延誤的挑戰,中國此次核能擴張計劃仍保持每座反應堆約 27 億美元的投資規模,與美國及歐洲近期核電項目成本相當,展現其在成本控制與建設效率上的努力。

中國預計將在不久的將來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核能生產國。圖為美國賓州希平波特核電廠 圖:翻攝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