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化大台北地區防衛能量,台灣國軍近日針對台北地區軍事部署進行大規模調整,並依據美方提出的建議及烏俄戰爭經驗,優化部隊編制與戰力配置。

隨著 M1A2T 主力戰車陸續抵台,陸軍 584 裝甲旅將接收新式戰車,全面替換現有的 CM11「勇虎」戰車,並負責北部地區更廣範圍的防務,包括向北延伸至林口地區。原本部署於林口的海軍陸戰隊 66 旅則將進行轉型,裁撤戰車及砲兵單位,改編為輕裝快速反應部隊,專責大台北地區的「反斬首作戰」。

國軍此次調整,旨在提升首都防衛韌性。66 旅未來將配合參謀本部,作為戰略預備隊與憲兵 202 指揮部共同擔任台北衛戍重任,並增設無人機作戰單位及加強便攜式防空飛彈(如「毒刺」飛彈)射手編制,以因應多元威脅。

原本部署於林口的海軍陸戰隊 66 旅則將進行轉型,裁撤戰車及砲兵單位,改編為輕裝快速反應部隊,專責大台北地區的「反斬首作戰」。 圖:張良一/攝

防務專家指出,此次組織調整是汲取烏俄戰爭經驗,特別是烏軍在基輔保留快速反應部隊、成功挫敗俄軍斬首行動的案例。美方建議台灣建立類似快速應變能力,因此國軍積極轉型,以提升整體防衛效能。

此外,海軍也規劃於今年內成立「濱海作戰指揮部」,整合各型反艦飛彈作戰單位,參考美軍陸戰隊精簡、高機動的作戰模式,強化對西太平洋地區威脅的應對能力。

前國防部作戰次長、前立委吳斯懷表示,中共若發動攻擊,勢必意圖快速奪取台北港及桃園機場。國軍調派最精銳裝甲部隊北上,是合理且必要的防衛布局。他同時提醒,未來面對斬首作戰威脅,不僅需防範特種部隊入侵,還須應對通訊、網路與輿論戰爭挑戰。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則分析,部分調整措施仍值得進一步檢討,如無人機編成營級單位而非分散至基層連隊,以及裝甲戰力縮減後防禦縱深的問題,均需持續優化。

序列調整以後,國軍在台北-新竹方向的部署情勢。   圖:翻攝自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