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巴西東北部的克拉圖組(Crato Formation)發現了一個保存極為完好的螞蟻化石,這一發現改寫了螞蟻演化的歷史。該化石屬於一個名為Vulcanidris cratensis的新物種,生活在1.13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確定性螞蟻化石。
根據《科學新聞》報導,這一發現來自聖保羅大學動物學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安德森·萊佩科博士(Dr. Anderson Lepeco)和他的團隊。他們在研究克拉圖組的化石藏品時,發現了這個引人注目的螞蟻標本。該標本是以岩石化石的形式保存在石灰岩中,與之前發現的琥珀中保存的螞蟻化石不同。這一發現不僅代表了螞蟻的最早化石記錄,也提供了關於螞蟻演化的重要見解。
Vulcanidris cratensis屬於已滅絕的「地獄蟻」(hell ants)亞科,這類螞蟻因其獨特的捕食適應特徵而著稱。與現代螞蟻不同,這些古老的地獄螞蟻擁有高度特化的彎刀狀顎部,可能用於固定或刺穿獵物。萊佩科博士表示,這一發現令人驚訝,因為這些螞蟻已經顯示出高度專門化的捕食策略,這在113億年前的早期螞蟻物種中非常罕見。
這一新物種的發現還揭示了地獄蟻的分佈範圍。此前,類似的地獄蟻標本只在緬甸琥珀中發現過,但這次的發現證明了這些螞蟻在當時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分佈,並且跨越了白堊紀的陸地大陸。這一證據強化了螞蟻早期演化的多樣性和分佈範圍。
透過微型計算機斷層掃描(micro-CT)技術,研究團隊能夠深入研究這隻古老螞蟻的解剖結構,並發現其進食器官的結構與現代螞蟻顯著不同。這一複雜的解剖結構挑戰了科學家對螞蟻演化速度和捕食行為的理解,並對早期螞蟻如何發展出如此特殊的適應性提出了新的問題。
此次發現不僅是對巴西古生物學的重大貢獻,也讓科學界對全球範圍內螞蟻的演化過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萊佩科博士強調,這一發現提醒我們必須對現有化石進行更徹底的檢查,無論是私人收藏還是博物館中的藏品,這對未來的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由ChatGPT協作,本刊編輯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