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今(22)日在萬豪酒店舉辦台灣大型板金伺服沖壓成形技術產業座談會,邀集產官學研進行交流,校長楊慶煜表示學校的伺服沖壓設備與場域,將理論課程與試量實作結合,為產業培育出符合需求的人才及具競爭力的技術,專業師資及周邊資源也呼應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打造臺灣成為全球經濟關鍵角色的政策。
因應產業對大型板金成形之需求,高科大於校內建置一套全國首創的1600噸大型伺服沖壓成形設備,在經濟部及教育部大力支持及補助下,成功幫助學校建設試量生產的環境及多台大型CNC綜合加工機,並發展次世代精密機械暨先進材料成形技術研發與聚落,以國家隊的概念來為產業解決現況問題與技術。
全球模具市場呈現穩定成長,中國和美國分居供需市場主要參與者。2024年台灣模具產業產值為新台幣575億元,其中塑膠成型模具占27%、沖壓模具占10%、壓鑄模具占7%、鍛造模具與其他模具/零組件合計占56%,以內需市場為主。由於全球景氣復甦步調緩慢,雖新興科技應⽤擴展帶動半導體產業需求成⻑,但國內消費電⼦、汽⾞零組件等終端客戶接單縮減,加上國際上低價競爭,影響國內需求市場與模具廠商營收表現均呈現衰退。現今,近五年產值複合年成⻑率(CAGR)衰退4%、內需市場衰退3.7%、出口值衰退2.4%,顯示亟需提振產業關鍵量能。
台灣區模具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和明表示,產業趨勢朝向高品質及客製化的發展,形成新商機,若能切入新製程與新材料開發與創新,是因應市場快速變化的最佳途徑。現今模具終端應用在材料方面多為高強度(長壽命)材料應用;智慧化(虛實整合)與綠色製程;產品品質良率高(精密加工、優異性能)及生命週期短(快速製造)與低成本,且當前臺灣模具及大型金屬製品產業都有著來自歐美日高階競爭、中國低價搶市的雙重壓力,如何讓台灣持續保有國際競爭力呢,是對國人的挑戰。
楊慶煜表示高科大在國防軍用、航太、低軌衛星、電動汽車、軌道交通及大型扣件上,將發展大型化、自動化、省能源化、高附加價值化及智能製造技術與人才,讓學校與業界能共同前進及不斷地升級與轉型,透過產學攜手的合作,強化臺灣產業國際競爭力。
受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經貿政策轉變與關稅戰影響,不僅全球貿易發展確定性升高,主要經濟體皆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根據中經院4月18日公布的預估,若依樂觀情境與中性情境,2025年臺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2.85%與1.66%,美國是臺灣模具最大出口市場,面臨來自加拿大、中國、南韓、日本及德國的高度競爭,且南韓、日本稅率均低於臺灣,未來因應之道必須開發多元市場,與歐洲、 中南美洲、東協等非美市場的終端客戶合作,以分散市場風險。
高科大校長楊慶煜表示將為產業培育出符合需求的人才及具競爭力的技術。 圖:孫家銘/攝
台灣區模具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和明。 圖:孫家銘/攝
台灣大型板金伺服沖壓成形技術產業座談會。 圖:孫家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