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軍官網指出,馬斯克SpaceX聯合發射聯盟藍色起源贏得美國太空軍總額達 135 億美元(約 4,387 億 2,300 萬台幣)的火箭發射合約,有效期至 2029 年。美太空軍是在川普政府第一任期內成立的,現已成為國家安全戰略的焦點,隨著川普政府開始第二任期,全球目光都集中在美太空軍的未來,美太空政策也將做出相應改變。

根據《南方周末》今(22)日的報導,美國總統川普 1 月 20 日宣佈建造美國「鐵穹」導彈防禦系統,並於 1 月 27 日簽署行政令。2 月阿拉斯加州共和黨參議員蘇利文和民主黨參議員克萊默提出「鐵穹法案」,提議為 2026 財年撥款 195 億美元(約 6,337 億 1,088 萬台幣),其中 9.6 億美元(約 311 億 9,875 萬台幣用於太空技術)。

川普「鐵穹」導彈防禦系統計劃中的太空部分,旨在整合不同項目下正在開發的太空技術,這一規劃也反映出美太空軍未來的重要部署動向。

美國第一部署動向是加速部署「高超聲速與彈道跟蹤太空傳感器」(HBTSS)。美國 2024 年 2 月成功發射 2 顆 HBTSS 衛星,並將基於中視場火控演示技術,結合「分佈式作戰人員太空架構」(PWSA)跟蹤層的寬視場預警和跟蹤技術,開展為期 2 年的在軌測試。

美導彈防禦局 2024 年 6 月表示,HBTSS 衛星在導彈發射後成功收集到了相關數據,接下來將對飛行數據進行評估。

美國 2024 年 2 月成功發射 2 顆 HBTSS 衛星。(示意圖) 圖 : 翻攝自觀察者網

川普「鐵穹」導彈防禦系統計劃提出加速部署 HBTSS 衛星,形成大規模天基傳感器網路,實現對高超聲速導彈等目標的預警探測和全程跟蹤。

HBTSS 衛星項目由美導彈防禦局、太空軍和太空發展局合作開發,將於 2028 年正式啟動,是美高超聲速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計劃作為太空傳感器原型演示項目,採用高精度的中視場傳感器,可將火控級跟蹤數據通過「彈道導彈防禦過頂持續紅外架構」(BOA)傳至「指揮控製作戰管理與通信系統」(C2BMC)。這些數據對於實現導彈防禦武器的交戰至關重要。

美國第二部署動向是是構建「分佈式作戰人員太空架構」監視層。「分佈式作戰人員太空架構」(PWSA)項目原名為「國防太空體系架構」,由美太空發展局負責,旨在建成一個可負擔、可擴展、有韌性的低軌巨型星座。該架構由傳輸層、跟蹤層、監視層、威懾層、導航層、戰鬥管理層和支持層 7 個功能層組成,現階段建設重點為傳輸層和跟蹤層。

川普「鐵穹」導彈防禦系統計劃提出,將開始構建 PWSA 監視層,對已識別時敏目標進行全天時、全天候監視。

美太空發展局 2023 年 4 月發射首批 PWSA 第 0 期 10 顆衛星,並於 11 月使用傳輸層衛星完成首次 Link-16 天地傳輸試驗。2024 年 8 月一顆 PWSA 傳輸層 0 期衛星與美軍一艘航空母艦成功連接,首次實現從第 0 期衛星到美海軍艦艇的 Link-16 網路連接,標志著 0 期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川普「鐵穹」導彈防禦系統計劃提出,將開始構建 PWSA 監視層,對已識別時敏目標進行全天時、全天候監視。(示意圖)圖:翻攝自騰訊網

塞拉太空公司 2024 年 11 月宣佈,其承研的 PWSA 第 2 期導彈預警衛星設計方案已通過太空發展局初審,將開展衛星的設計、生產、交付、運維工作,預計在 2026 年進行部署。

約克空間系統公司的一顆通信衛星 2025 年 1 月與 SpaceX 公司的導彈跟蹤衛星,成功進行首次低軌跨供應商激光通信鏈路演示,2 家公司通過激光通信鏈路,使傳輸層與跟蹤層衛星能夠快速安全地傳輸信息。此次演示任務成功破解了 PWSA 項目中不同供應商、不同層級衛星之間的通信障礙難題。

美國第三部署動向是開發部署「天基攔截器」。「天基攔截器」項目始於 1983 年前總統雷根在「星球大戰」計劃中提出的「天基攔截器」項目,該項目計劃構建一個在兩百至一千公里外層空間建立一個以天基定向能武器為主、動能武器為輔的多層次、多手段的彈道導彈防禦體系,但由於技術難度和成本等原因,最終該項目被取消。

美國導彈防禦審查部門 2019 年認為,天基傳感器和潛在攔截彈對於助推段防禦具有顯著優勢,為此將研究開發和部署能夠進行助推段防禦的天基導彈攔截層。該審查要求,導彈防禦局準備一項關於天基傳感器和攔截彈的後續研究。

「天基攔截器」項目始於 1983 年前總統雷根在「星球大戰」計劃中提出的「天基攔截器」項目。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川普「鐵穹」導彈防禦系統計劃強調開發和部署能夠進行助推段攔截的分佈式天基攔截器,意在重啟「星球大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