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臉書」(Facebook,現名為 Meta)全球政策總監(Director of Global Public Policy)溫恩-威廉斯(Sarah Wynn-Williams)於 4 月 9 日出席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下轄的聽證會,揭露 Meta 為打入中國市場,長期與中國政府密切合作,包含開發內容審查工具、提供中共用戶資料、刪除異議人士帳號,並在國會作證中隱匿事實。

她指出,Meta 這些行為已對美國用戶隱私與國家安全造成結構性風險。

Meta想竭力阻止的聽證會

犯罪與反恐小組委員會(Subcommittee on Crime and Counterterrorism)主席、共和黨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表示,這場聽證會是 Meta 想「竭力阻止的行動」,該公司不僅對吹哨人提出訴訟,還試圖讓法院下令撤回其出版的回憶錄《Careless People》,甚至要求每次公開提及 Meta 須支付 5 萬美元罰款。他直言 Meta:「幾乎沒有什麼事是不願意為中國市場去做的。」

《Careless People:A Cautionary Tale of Power, Greed, and Lost Idealism》是溫恩-威廉斯在今年3月11日出版的回憶錄,她透過這本書揭露了Facebook領導階層的真相:權力抓得越緊,責任感卻越淡薄——而這樣的後果,終將由我們所有人承擔。(圖/Macmillan)。

祖克柏主導「Project Aldrin」:打入中國市場如同登月任務

溫恩-威廉斯自 2011 年至 2017 年任職於臉書,負責全球公共政策業務。她指出,臉書於該期間秘密啟動一項高度機密的跨部門計畫「Project Aldrin」,由 Meta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親自主導,僅限特定知情員工參與。

此專案包括設計供中共使用的內容審查工具、與中國高層會晤協調、以及主動配合刪除異議帳號等操作

代號「Aldrin」取自第二位登月的太空人柏茲・艾德林(Buzz Aldrin),此名稱反映 Meta 將進軍中國視為一項艱鉅而具有戰略意義的「登月級」任務。

未在中國營運? Meta在中國有183億美元的業務

儘管 Meta 多次對外宣稱「未在中國營運」,溫恩-威廉斯指出,Meta 實際上在中國擁有價值達 183 億美元的業務,涵蓋 Oculus 等產品,並與騰訊等中國企業有合作關係。

此外,她補充說,Meta 去年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文件中,曾將中國列為公司「第二大市場」,顯示其與中國的實際商業聯繫與策略重要性遠超對外表述。

事實上,他們早在 2014 年就開始在中國提供產品和服務,持續至今。

建置PoP與資料管線 個資恐落入中共手中

溫恩-威廉斯透露,Meta 不僅曾建置一條連接中美的資料傳輸電纜,作為提供中國市場服務的一環,還進一步認為光靠電纜「還不夠快」,因此考慮在中國設立 PoP(Point of Presence)伺服器,讓資料更貼近當地用戶以提升效能。

然而,這也代表包括美國用戶在內的資料可能會儲存在中國境內,大幅提高資料外洩與中國政府監控的風險。

溫恩-威廉斯指出,整體中國市場佈局由執行長祖克柏親自領導,即使面對資料外洩、國安風險與內部工程師的質疑,仍堅持推動該計畫,他「完全沒有設下任何道德紅線」(no moral red lines)

據了解,這條電纜指的是 Meta 與 Google 曾共同參與的「Pacific Light Cable Network」(PLCN)計畫,最初於 2016 年啟動,原本設計從洛杉磯直通香港。

然而因美國國家安全等單位擔憂中國對香港的控制,要求重新評估中資參與的通訊安全風險,因此,計畫後來取消香港登陸點,改為僅連接台灣與菲律賓。由於 Google 在此過程中較早與中國合作方切割,並未受到國會過多質疑。最終,Meta 為中國市場準備的海底電纜和 PoP 伺服器,都在國會與監管單位介入下被迫終止。

相關報導:美司法部:有國安疑慮,建議否決「太平洋光纖」香港分段

當被問及是否有高層對此表達異議,溫恩-威廉斯坦言:「很多有良知的工程師離開了公司。留在那裡的人,不在高層。」

內建主編的「審查系統」 台港均在範圍內

溫恩-威廉斯透露,Meta 為配合中國審查要求,開發出一套「高傳播性內容監控系統」,當貼文瀏覽量超過 10,000 次時,將自動觸發人工審查,由中央「主編」(chief editor)決定是否下架。

民主黨參議員布魯門塔(Richard Blumenthal)形容這種設計如同《一九八四》的極權體系,是一套「歐威爾式」的監控審查制度。

「這套主編審查系統,是數位時代的《一九八四》。」民主黨參議員布魯門塔警告,Meta為進入中國市場所設計的內容監控邏輯,極具集權色彩。(圖/截自聽證會)

《一九八四》是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於 1949 年出版的反烏托邦小說,描繪未來世界由「老大哥」(Big Brother)全面監控人民言行,思想、語言與資訊都受到政府操控。書中設定的「真理部」會不斷修改歷史紀錄、刪除不利言論,而「思想警察」則負責抓捕擁有異見的人。如今,「歐威爾式」一詞常用來形容過度集權、資訊審查與大規模監控的體制。

更令人關注的是,該系統不僅部署於中國境內,甚至擴及香港與台灣,並擁有「關閉特定區域服務」的權限,例如可中止新疆地區的服務。霍利批評,Meta 不僅在中國自我審查,還主動將審查制度「外溢」至其他地區。

2014年在香港發生了「雨傘革命」,這是香港市民為爭取真普選而發起的大規模佔領行動。抗議者以雨傘抵擋催淚彈成為象徵,運動持續79天,期間網路動員與社群平台扮演了關鍵角色。(圖/Kameyou/CC Attribution-Share Alike 4.0)

「我們會配合」:郭文貴事件與內部文件曝光

根據聽證會揭露的內部文件,Meta 高層於 2017 年與中方會談時,對方要求封鎖異議人士郭文貴的帳號,Meta 內部會議記錄中甚至討論「應表現誠意」、「主動配合中方期待」。

而公司對外則宣稱該帳號遭停權僅是「系統錯誤」,並在國會作證中否認與中國政府有關,已被證實與事實不符。

工程師亦提出建立攔截系統、主動篩選敏感內容的建議,並稱這是「建立互信的好方式」,形容為「審查能力的第一階段」。霍利直指,Meta 此舉已非被迫合作,而是自願成為中共的審查代理人。

AI模型成中國軍用工具 Meta稱「無法負責」

此外,據證人說法,Meta 自 2015 年起即開始向中國政府簡報人工智慧技術,展示其在資料中心建置、AI 模型訓練、人臉辨識等關鍵能力的優勢。

簡報內容強調可協助中國擺脫對美國科技企業如思科(Cisco)、IBM 的依賴,內部文件更以《提交中國共產黨的價值提案》為題,明確宣稱:「Meta 有能力協助中國提升全球影響力,實現中國夢。」

他們的臉,被系統標記。不是因為罪名,而是因為身分。中國政府多年來在新疆實施高密度監控措施,包括人臉辨識技術與大數據建檔,針對維吾爾族與穆斯林群體進行身份分類與行動追蹤。 (圖/ABC News)

Meta開源語言模型「Llama」與中國DeepSeek直接關聯

這些技術簡報與合作提案,為後續 AI 模型被轉作軍事用途埋下伏筆。聽證會中,Meta 開源的語言模型「Llama」成為焦點。

溫恩-威廉斯指出,Llama 不僅被中國研究團隊廣泛使用,更與 2024 年底推出的中國大型語言模型 DeepSeek 存在直接關聯。

她強調:「從這些簡報內容可以直接畫出一條線,連結到中國正發展的軍事 AI 技術。」

助長中國軍用人工智慧發展 提升中國戰略影響力

Meta 則以「Llama 為開源模型」為由,聲稱無法控制用途,進而迴避相關責任。

霍利參議員警告,Meta 向中共簡報 AI 能力的行為,可能助長中國軍用人工智慧發展。

他指出,Meta 不僅放任技術外流,甚至將這些模型視為提升自身在中國戰略影響力的工具,「這不只是商業問題,而是國安問題。」

中國 AI 新創公司於2024年12月16日發佈的 AI 大型語言模型 DeepSeek。(圖/deepseek.com)

兩手策略:祖克柏一手審查、一手擁護言論自由

溫恩-威廉斯指出,祖克柏為打入中國市場,曾親自學中文、頻繁訪問北京,甚至希望「請習近平為他的第一個孩子命名」,足見他對中國專案的投入之深,最終也發展出前述的歐威爾式審查機制。

然而,祖克柏與 Meta 長年以「言論自由」之名為自身辯護。

包含: 2018 年祖克柏在參議院作證時宣稱:「我們最大的責任之一,是捍衛言論自由的價值」,強調不會僅因言論具爭議就加以審查;2020 年更在聽證會中聲稱「我們不想成為真理的裁判者(arbiter of truth)」、「人們應該能看到政治人物說了什麼」。

Meta 官方也在 2024 年面對國會審查時強調:「我們致力於平台上的言論自由與公開辯論,有清楚政策保障使用者,同時容納多元觀點。」

鑑於此,溫恩-威廉斯諷刺地表示:「這是一個隨情勢變裝的人。當年他全心投入審查,如今則扮成言論自由鬥士。」

Meta高層私下禁止子女使用Facebook與Instagram

這樣的雙面手法亦體現在企業文化中。民主黨黨鞭杜賓(Dick Durbin)參議員指出,許多 Meta 高層明知平台風險,私下禁止子女使用 Facebook 與 Instagram,卻對外宣稱產品安全,「如同當年香菸公司主管不讓孩子抽菸,卻堅稱香菸無害」。

溫恩-威廉斯證實:「我曾問矽谷同事:『你們家的青少年有在用我們要推出的新產品嗎?』他們總是回答:『我不讓我孩子用 Facebook,也沒讓他上 Instagram。』」

Meta 追蹤青少年情緒 「脆弱時刻」成廣告商推播契機

諷刺的是,這些被高層視為不適合自家孩子使用的平台,卻透過演算法精準追蹤青少年的脆弱情緒,將其轉化為廣告商眼中的「行銷機會」。

聽證會揭露,當 13 至 17 歲用戶出現「感到失敗」、「低落」等情緒時,例如刪除自拍照,Meta 內部系統會建議廣告商趁機推播美容或消費性商品。員工私下甚至評論這是「我們最可恥的系統之一」。

共和黨參議員布萊克本(Marsha Blackburn)批評此舉「宛如在孩子跌倒時補上一腳」,並指出 Meta 一方面宣稱重視兒童安全,另一方面卻砸重金阻擋《兒童線上安全法案》(KOSA)通過,「行徑虛偽、令人作嘔」。

「在孩子跌倒時補上一腳。」共和黨參議員布萊克本怒斥Meta精準鎖定青少年情緒脆弱時刻推播廣告,直言其行為令人作嘔。(圖/截自聽證會)

KOSA 法案(Kids Online Safety Act)是什麼?

《兒童線上安全法案》(Kids Online Safety Act, KOSA)是由美國參議員布萊克本與布魯門塔聯合提出的兩黨法案,目的是保護 18 歲以下兒少免於網路內容傷害與平台操弄。

KOSA 要求社群平台:
・為青少年提供「最高隱私預設值」;
・限制演算法推播危害心理健康的內容(如飲食失調、自殘、仇恨言論);
・對兒童用戶的數據蒐集、使用與分享負起更高責任;
・為家長與監護人提供更多控管工具。

KOSA 曾以 91 比 3 的壓倒性票數通過參議院,卻遭科技企業重金遊說阻擋,至今仍未在眾院完成立法程序。

「我以為是送花的」 Meta送來法院禁言令─壓制吹哨人

除了合作中國與商業行為外,Meta 對吹哨人的法律打壓也成聽證會關注焦點。

溫恩-威廉斯表示,Meta 違背其 2018 年承諾(不再對員工強制仲裁),卻仍私下提起訴訟,而且明明有很多方法可以聯繫她,但 Meta 選擇將仲裁通知寄到她一個 2007 年的舊電子信箱。

導致她完全不知情、無法出席抗辯,最終法院在她缺席狀況下頒發嚴苛的禁言令,內容規定她不得與國會溝通,亦不得在公開場合提及 Meta,否則每次須支付 5 萬美元罰款。

所謂「禁言令」(gag order),是法院針對個人或團體發出的法律命令,限制其在特定情況下對外發言。常用於企業機密、仲裁程序或刑事案件中,以防當事人洩露訊息或影響訴訟進行。

她回憶收到法院文件的當下:「我當時正餵孩子吃燕麥粥,門鈴響了,我以為是有人送花來祝賀新書出版,結果一打開門,是法院文件,寫著:『你不能再說話了。』」

她表示,這份禁言令對她造成巨大精神壓力,「過去四週簡直像地獄」。這段發言暗示禁言令極可能是在 3 月中下旬左右頒布,並對她出席聽證會前的言論自由造成實質限制。

「大菸草公司2.0」?國會呼籲結束科技巨頭豁免保護傘

杜賓指出,Meta 一面宣稱自律,一面大規模遊說反對監管,模式如同過去的大菸草企業。「這些公司設計演算法操弄情緒、販售成癮行為,卻完全不用負責。」

他呼籲終結《通訊端正法》第 230 條給予科技平台的法律豁免,「除非國會立法施壓,否則企業永遠不會主動改變,代價會繼續由孩子與社會承擔。」

「這和大菸草公司如出一轍。」民主黨黨鞭杜賓批評Meta高層明知風險,卻放任平台販售成癮與操弄情緒,呼籲終結《通訊端正法》 230條的法律豁免。(圖/截自聽證會)

230 條款(Section 230)是什麼?

美國《通訊端正法》第 230 條(Section 230 of the 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是保護科技平台的核心法律,規定網路平台不對用戶發布的內容負法律責任。也就是說,像 Facebook、X 或 YouTube 這類公司,不需要為平台上的假新聞、仇恨言論或不實資訊負責。

批評者認為,230 條款讓科技巨頭得以「有利可圖、無責可負」,即使平台造成社會傷害,也能以「只是平台」為由規避法律責任。

參議員痛批:Meta道德淪喪 一再重演

在聽證會尾聲,霍利以近乎控訴的語氣指出,Meta 多年來不僅對國會說謊,對中共讓步、願洩露美國用戶資料以換取市場機會,卻仍繼續從美國人身上獲利。

同時,平台仍持續針對青少年進行情緒操控與廣告變現,導致兒少心理健康危機擴大。

他直言:「這就是道德淪喪(moral bankruptcy)。很難想像還有什麼比這更虛偽、更具毀滅性,但他們仍一再重演。」

「這不只是科技問題,這是國家安全危機。」共和黨參議員霍利痛批Meta願為中國市場讓步,稱其行為根本道德淪喪。(圖/截自聽證會)

「真相時刻:第二部曲」聽證會 國會正式傳喚祖克柏

聽證會結束後,霍利於 4 月 11 日正式致函 Meta 執行長祖克柏,邀請他出席下一場聽證會《真相時刻:第二部曲》。

信中點名六項重大指控,包括簡報 AI 技術給中共、封鎖異議人士帳號、允許中國政府存取用戶資料、部署境外審查系統,以及對國會發表虛假證詞。

霍利強調:「這不只是科技議題,而是國家安全的核心問題。美國人民有權知道真相。」

屋漏偏逢連夜雨:Meta面臨反壟斷審判 祖克柏親上火線辯護

就在國會聽證會揭露 Meta 與中國政府合作細節之際,該公司在美國也正陷入法律危機。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指控 Meta 當初花大錢買下 Instagram 和 WhatsApp,就是為了消滅競爭對手、壟斷社群平台。這場官司可能導致法院要求 Meta 拆分旗下平台。

祖克柏於 4 月 14 日(美東時間)親自出庭作證,試圖駁斥相關指控。強調這些收購對用戶有幫助,但外界質疑聲浪不減。

一邊被批評輸出數位極權,一邊又被指控壟斷市場,從國際爭議到美國法院,Meta 眼下可說是內外交迫。

延伸閱讀:精準投放導致精準詐騙 詐騙集團用FB廣告招募受害者 網路平台怎麼管?

參考資料來源:
2025/04/09 Judiciary Committee A Time for Truth: Oversight of Meta’s Foreign Relations and Representations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2025/04/09 Hawley Hosts Facebook Whistleblower, Exposes Company’s Stunning Complicity with China
2025/04/11 Hawley Demands Zuckerberg Testify Under Oath Following Meta Whistleblower Hearing
2025/04/10 Judiciary Committee Durbin Delivers Opening Statement In Judiciary Subcommittee Hearing With META Whistleblower
2025/04/14 Reuters Meta’s Zuckerberg disputes US antitrust case in trial testimony

作者:陳怡菱,報呱副主編。

本文轉載自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