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政府近年施行的經濟與貿易政策趨於保護主義,而「對等關稅」成為最後一根導火索,德國政界再度傳出要求撤回存放於美國的黃金儲備。據《環球時報》報導,多位政要及專家表態指出,面對當前地緣政治不穩與全球金融秩序重組,德國應重新審視對美金融依賴,確保國家資產安全。
根據德國《圖片報》與英國《每日電訊報》等多家媒體報導,德國目前擁有約 3,352 噸黃金儲備,全球排名第二,其中約 1,236 噸存放於美國紐約市的聯邦儲備銀行,占總儲備超過三分之一。《德國之聲》也報導表示,那些黃金重量約為 25 架波音 747 ,價值約 1,000 億歐元(約新台幣 3.6 兆元)。此安排最初是基於冷戰時期的戰略考量與美元與黃金掛鉤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而設,方便德國在緊急情況下迅速兌換美元資金。
然而,隨著美國近期對歐盟及其他貿易夥伴連番祭出高額關稅,歐洲各國對華府的政策方向產生疑慮。尤其是德國,作為歐洲經濟重心,其國內政壇已出現要求重新評估「黃金存美」的安排聲浪。
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多位政要對此表達關切。前聯邦議院國務秘書萬德維茨指出,面對國際局勢變化,黃金儲備的存放問題理應重新討論。歐洲議會議員費貝爾則呼籲德意志聯邦銀行應派員前往紐約點交金條並建立清單記錄,確保資產明細清楚。
德國民間也出現相似聲音。歐洲納稅人協會發言人耶格爾呼籲政府展現長遠眼光,將黃金撤回法蘭克福或至少轉移至歐洲境內。他強調,尤其在柏林與布魯塞爾正考慮舉債應對財政挑戰的當下,黃金資產應該具備立即動用的可得性。
儘管央行總裁納格爾試圖緩和氣氛,表示「與美聯儲的合作穩定可靠」,自己並不會因黃金存放問題而夜不能寐,但財經媒體指出,德國早在 2013 年起已啟動將部分海外黃金調回國內的計畫。至 2017 年底,德國已將 674 噸黃金成功遷回,其中 300 噸來自紐約,374 噸來自巴黎。
2023 年,世界黃金協會調查顯示,在西方國家凍結俄羅斯外匯與黃金儲備作為制裁手段後,68%的受訪國家央行表示將選擇將黃金儲備留在本國;而在 2020 年,該比例僅為 50%。跨國金融機構也指出,各國中央銀行愈來愈傾向於將本國黃金保存在境內,以增強對資產的直接控制。
美國經濟記者馬哈雷分析指出,華府頻繁將美元工具化以實現其外交政策,已使多國政府產生對其金融體系中立性的懷疑。他警告,儘管德國央行目前對撤回黃金保持謹慎立場,但隨著美國對外政策持續強硬,撤儲聲浪恐將進一步升高。
部分市場觀察家指出,一旦德國決定從美國轉移上千噸黃金,將不僅是對美金融依賴的重大調整,也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連鎖效應。若外界解讀此舉為對美元信心動搖,黃金價格恐出現劇烈波動。同時,這也可能引發其他國家仿效,將海外儲備撤回本國,美聯儲的國際信任度將面臨考驗。

歐洲議會議員費貝爾呼籲德意志聯邦銀行應派員前往紐約點交金條並建立清單記錄,確保資產明細清楚。 圖:翻攝歐洲議會臉書(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