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日本媒體爆料稱,美國科技公司微軟 ( Microsoft ) 近期將停止對中國基因研究公司「華大基因」提供包含電子郵件、 Office 365 在內的多種辦公軟體服務。與此同時,中國網路上也盛傳著微軟將停止合資企業的營運,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雖然微軟方面公開對相關消息進行反駁,但有中國媒體認為,在中國逐漸與美國脫鉤的背景下,微軟在中國的營運「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日本媒體《日經亞洲評論》日前發布報導,引用華大基因公司內部的電子郵件稱,雖然目前仍不清楚停止提供所有服務的具體時間,但微軟已經陸續停止華大基因員工使用包含 Word 、 PowerPoint 、 Excel 、Teams 、 OneDrive 、 OneNote 以及 Outlook 等多種辦公軟體的線上服務,許多華大基因員工只能連夜備份相關資料,並準備轉向使用中國國產的 WPS 辦公軟體。

該報導補充表示,除了辦公軟體系統外,微軟也停止向華大基因員工提供包含 Github Copilot 、 OpenAI 營運的 ChatGPT 在內多種人工智能 ( AI ) 語言模型服務。該報導認為,華大基因遭微軟針對的原因,可能與該公司被美國國防部、商務部分別列入實體清單有關,但目前仍不清楚微軟未來是否會對其他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中國企業進行限制。

中國《觀察者網》也發布報導進一步指出,微軟向華為提供的 Windows 作業系統許可日前已經到期,且華為並未收到延期的授權許可,認為未來華為生產的電腦只能採用中國國產作業系統,正式邁向產品的「全國產化」。

在中國網友們熱烈討論微軟停止向華大基因提供服務的同時,一張上海微創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內部郵件的截圖也在網路上持續傳播,散播微軟將於 2025 年 4 月 8 日起,正式停止在中國地區營運的相關消息,許多自稱微創軟件員工的網友也陸續「證實」了自己遭到裁員。

針對網路上不斷流傳的消息,微軟發布聲明強調稱,目前微軟尚未做出停止在中國營運的決定,呼籲民眾不要相信「不實的報導」,並要求中國民眾在遭遇與微創公司營運、業務有關的問題時,直接向該公司服務人員進行諮詢。

《觀察者網》的報導稱,雖然微軟自去年 5 月起,陸續關閉了位於上海的人工智能實驗室以及多間授權實體店面,微軟在中國市場的營收也僅占其總收入的 1.5% ,但許多中國公司仍十分仰賴微軟提供的作業系統以及辦公軟體系統,中國市場甚至提供了 OpenAI 約 25% 的全球市場營收,認為中國企業目前仍在不斷向微軟提供大量的營收。

但該報導也坦承,隨著中國不斷與美國及其盟友脫鉤,微軟在中國地區的營運業務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中國也可能在微軟逐漸撤出中國市場的期間,加速完成各類軟、硬體的國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