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研究所(ISEAS)稍早公佈《2025 年東南亞狀況》報告,結果顯示在東南亞 11 個國家接受調查的 2,023 名受訪者中,超過一半的人表示,「如果該地區被迫與兩個戰略對手之一結盟」,他們會選擇美國而不是中國

今年的東協調查報告於 1 月 3 日至 2 月 15 日進行,對東南亞國協 10 個成員國的 2,023 人進行了調查,並首次納入了東帝汶受訪者的意見。東帝汶希望在 2025 年成為東協正式成員。

受訪者包括研究人員、媒體代表、非政府組織(NGO)、地區政府官員、私部門代表和民間社會成員。

當被要求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做出選擇時,52.3%的受訪者傾向於美國,而47.7%的受訪者支持中國。

越南和菲律賓的受訪者對美國的支持最為強烈。報告指出,「這可能是由於兩國在南海與中國持續存在的領土爭端,以及與華盛頓日益增強的安全夥伴關係所致」。

受「深厚的經濟聯繫、貿易依賴以及對美國政策日益增長的不滿」推動,印尼受訪者對中國的支持最為強烈,其次是馬來西亞、泰國、汶萊和寮國。

ISEAS報告稱,隨著川普總統再次當選,該地區對華盛頓的信心進一步增強。

但調查顯示,超過一半受訪者對川普總統不可預測的性格表示擔憂,稱這將「為美國與該地區的接觸增添不確定性」。

報告指出:「與前幾年類似,大多數東盟十國受訪者(61.9%)擔心中國日益增長的地區影響力。」

「泰國、越南和菲律賓對此感受最強烈。同時,柬埔寨、汶萊和馬來西亞最歡迎中國的經濟影響。」

受訪者認為日本和歐盟是該地區的重要夥伴。印度在今年的排名中也取得了顯著進步——排名上升可能反映出其「與該地區日益加強的接觸」。

在維護國際法方面,美國仍被視為該地區的主導行為者,柬埔寨、越南和菲律賓等國家的受訪者對此的看法「特別強烈」。

報告指出:「儘管對川普總統的交易方式和美國退出國際組織感到擔憂,東協十國的受訪者仍然將美國視為全球治理的主要捍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