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兩岸交流是自然的,但是如果要推動兩岸交流的話,中共應該停止對台灣的打壓。」-小笠原欣幸

11月是少數可以讓臺灣揮舞國族主義大旗的時刻。

由馬英九基金會邀請,清華大學等七所中國大學的師生訪台,其中包含奧運六金傳奇馬龍,以及射擊女子金牌楊倩,展開九天八夜的臺灣之旅。其實在「中國台北」失言風波之前,部分臺灣人無疑為兩國交流展現了最熱情的一面,不管你是真心喜歡中國奧運選手馬龍、被清大彭弋航的氣質美貌所折服,都來者不拒,這很符合台灣人的個性:在國族認同與政治之前一切都好談。然而今天有一方戳破了那個兩岸平等交流的泡沫幻影,就是幫你上一堂最生猛的言論自由課。

仔細分析學生所言,會覺其姿態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口氣,如:「我謹代表」等,在說出口後其後的行程職業學生抗議團有的沒的組織如影隨形的緊跟其後大聲喧嘩、嘶吼,開始展現他們最高昂的民族主義。我相信這對那名學生,甚或到整個交流團來說肯定壓力很大,歡迎來到臺灣。

是的,交流固然可以停留在如蕭旭岑所言「約定好下次要去哪裡玩、要去吃甚麼」這樣的階段,但對於交流團那些中國頂大學生的程度來說,好像某種走馬看花的旅遊團。他們享有黨最多的資源,甚至某些人是共產黨黨員,對於民主、言論自由卻一無所知。

我想到了前些日子開封夜騎的大學生,那些渴求自由、對於未來有無盡焦慮的大學生;相較之下,這些被名為黨的溫室所培養的下一代政治接班人,被臺灣人罵幾句好像也無傷大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