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金融機構林立,資金流通快速又方便。在古代雖然沒有銀行,貸款者卻還是能借到錢。借貸的歷史由來已久,古人是向誰借款,又是如何收取利息的。
就讓房屋貸款知識家來分享給大家,一起探討以下那些歷史上著名的借貸事件
春秋戰國時期的金融奇蹟!孟嘗君如何靠借貸養食客三千?
春秋戰國年代,放款業務蓬勃發展。也流傳著孟嘗君以借貸方式養三千食客的傳奇,他在齊國廣納有才能的人才,無論出身,甚至包括犯罪者。由於他封邑的收入不足供養門客,所以貸款給百姓,並收取利息,即使農地歉收仍能夠收得利息錢十萬。
西漢無鹽氏放千金救政府,幾個月後竟成首富!
漢景帝三年爆發七國之亂,許多子錢家(高利貸者)認為情況不明朗,怕政府軍落敗而使得借出去的錢打水漂,唯有無鹽氏分析形勢後向長安城中的列侯封君貸出千金。後來政府軍僅用時三個月便平定叛亂,列侯封君紛紛還款,使無鹽氏獲得巨額利息,成為長安首富。
魏晉南北朝高利貸橫行,年息竟高到百姓破產!
南北朝時期,佛教興盛,各階層紛紛賞賜寺廟。為了吸引信眾,寺廟向貧困百姓施捨或出借錢財,寺廟的香火錢逐漸成為債權資金。許多貴族、地主紛紛和廟方合作放高利貸,導致百姓破產、民不聊生。直到北魏宣武帝才下令利息不可超過本金100%,高利貸現象才逐漸緩解。
唐朝盛世商鋪抵押貸款崛起,公廨本錢成為利率優惠首選!
到了唐代,已初具金融市場規模,政府推出公廨本錢來做為跟官方貸款的管道,許多民間商鋪也具備收受存款、抵押貸款等功能。與當時的民間貸款相比,公廨本錢的年息不到100%,借出5萬本錢每月僅需支付4千文的息金,約相當於8%的月利率。雖然與現代相比仍然算高利貸,但與當時普遍超過100%的民間利率相比,公廨本錢的利率已算較為優惠。
宋元高利貸制度,年息驚人,百姓破產!
宋朝時期將高利貸列為標準化管理,但仍是有九出十三歸的借貸方式,年息驚人,成為百姓的沉重負擔。即借了十元,就要收取一元的手續費,因此實際上只得到了九元。若是借了三個月,到期需還本金加三成的利息及手續費,總計繳交十三元,換算年息高達177.6%。
而元代的高利貸被稱為「羊羔息」,因催收時間多在春季羊羔生產之時而有此名。由當時的蒙古貴族委託商人進行放款,以年複利計算,借款者需在一年後還本加利息,年化利率達100%,高額的費用讓大多數人無力償還。
明清時期高利貸現象終於改善!從高利貸到現代金融服務業原型
根據文本記載,明朝的貸款利率約莫落在20%~36%之間。清代則承繼明朝的規定,利率亦不超過36%,跟以往超過100%的利率相比已好上許多。
對比古代那些利率高到嚇人的財務壓力,我國在民國18年制定的初始民法第205條規定明確指出,約定利率超過週年20%的部份,債權人無權請求,而在110年7月20日修法時更將上限降至16%,超過的利息部分,其約定為無效,使現代人借貸時多了許多保障,避免因為過高的貸款利息導致破產。
目前有些官方借貸條件較嚴苛,而民間借貸條件相對寬鬆,可以滿足民眾緊急的資金需求。若是有金錢難關,切記要尋找透明、安全、可信賴的借貸機構,以確保自己的權益!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