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時代巨輪的,不是主義、教條(Principles),而是人性(Humanities)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這是人類文明的軌跡!新的科技風起雲湧,當下械性文明更有異軍突起之姿,人性文明有被取代之勢。福兮?禍兮?

 人類用火,這是文明的開端。

 古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他要求邱比特的女兒幫助地從奧林巴斯山盜取火種。普洛米修斯在阿波羅駕著日車上點燃了一支火把….,就將火盜走,帶到人間;人們漸漸地學會享受火的舒暖,欣賞火的燦爛光輝。火的神話,至今仍充滿哲理。

  一、科技從經營「自然物質」到合成「人造物質」

  普洛米修斯,現被喻為科技的「火種」,給人類帶來燦爛光輝的文明。首先在美索布達米亞呈現農業文明(經營自然物質)的曙光。直到十七世紀,牛頓的蘋果敲開近代科學的大門,十八、九世紀工業革命將人類帶入工業社會時代。廿世紀初的化學實驗室開始「探索上帝造物的機制」(有機反應機構),然後仿冒製造「合成物」,這門學問叫作化學合成(Chemical Synthesis) ,專門仿冒上帝製造山寨物質,這是人造物質文明的開端,也是「非自然物質」充斥生活空間的開始。

  典型的合成纖維,耐龍(Nylon)於1935年由美國化學家華萊士·卡羅瑟斯(杜邦公司)在實驗室意外中成功製成,日常人工化學品的文明於是展開。1940年「玻璃絲襪」在紐約梅西百貨推出,成為轟動的世紀大事,時髦成為文明的代名詞。「化石資源」的運用也從能源,拓展到日常物質層面。塑膠文化成為廿世紀科技文明的主要內涵。

  二、科技製造從「化學技術」進化到「生物技術」

  1953年詹姆士華森解開DNA遺傳密碼,合成科技向「化學生物」技術發展。1996年7月5日,桃莉羊在蘇格蘭愛丁堡大學「誕生」,引發了公眾對於「複製人」的想像。2010年美國馬里蘭的科學家們成功製造出「人造生物」,生物技術成為科技新顯學,同樣成為「時代的寵兒」,引領科技風騷,也展露了人類「扮演造物主」的野心。

  三、科技境界從「實體」演化到「虛擬」

  正當生物科技帶領風向之際,數位(資訊)科技已在歐洲展露頭角。1990年底,提摩西·約翰·柏內茲-李爵士(Sir Timothy John Berners-Lee)的網際網路實現了「超文字傳輸協定」客戶端與伺服器的第一次通訊。1991年8月6日,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公共服務的首次亮相,WWW旋風襲捲了科技界,也改變了地球村的人文生態。

  1995年至2001年間,資訊科技網際網路相關的投機泡沫事件之後,智慧型手機的研發逐漸取代走向「式微」的PC個人電腦。2007年1月9日,第一代iPhone由前蘋果公司執行長史提夫·賈伯斯發表,並在同年6月29日正式發售。科技文明轟轟烈烈地進入了3C e世代,虛擬和現實夾雜的生活場景成了日常,傳統的價值觀逐漸受到挑戰與改變。

  1982年,「第五代電腦計劃」開始出現了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亦稱智械機器智慧,它一般是指「由人製造出來的機器所表現出來的智慧」。易言之,AI「人工智慧」是指透過普通電腦程式來呈現人類智慧的技術,電腦擬人化更向前邁進。

  1991年,由於「人工神經網路」的進化,具有「思考能力」的智械已經問世。2007年「深度學習」被看作是通向真正人工智慧的重要一步,2016年3月,以深度學習開發的圍棋程式首度在比賽中擊敗人類頂尖選手。2023年,SONY舉辦的全球攝影大獎由AI奪得首獎,混淆了專家的「人眼」鑑賞。AI挑戰了傳統真善美的情境。

  2022年11月30日由總部位於舊金山的OpenAI公司,推出「查大師」ChatGPT(直譯「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紐約時報》稱其為「有史以來向公眾發布的最佳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它可以寫出疑似真人的作品,並在許多知識領域中做出適當的回應,證明了械智AI不但會取代,也堪勝任相當程度的知識型工作。2023年1月,ChatGPT的使用者數超過1億,成為該時間段內增長最快的消費者應用程式。2023年被喻為械智AI世紀元年, AI資訊工業成了最時髦的新興行業,3C的角落充滿新奇、興奮和期待。

  綜觀,近代科技文明從1940年的合成(Synthetic) 物質:耐隆,1996年基因工程製造的桃莉羊,到時下2023年的「生成性」(Generative) 械智:查大師ChatGPT,無不讓人驚豔連連;但這些都是人類知識創新和經驗累積的成果,人類的文明也從現實往超現實方向邁進。至於查大師ChatGPT是否有可能成為科技時代的「至聖先師」,帶領人類走向「合成知識」(數位資訊)的新世代?玄機重重!

  四、科技智慧從「人腦」進化到「械腦」

  智慧,一向被視為人類最寶貴的資產,但是,在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衝擊下,傳統的知識光環也逐漸褪色,教育的神聖性也日益受到挑戰,因為原以人為本的教育工作,在功利取向的科技文化中,已出現「物化人類」的趨勢,研究和塑造「類人」(Humanoid) ,已被視為高端科技的成就;「AI未來大學」,更被視為「前途光明」的願景,科技與人文的疏離,也逐漸不被重視。其「負作用」,目前尚屬未知數,當然不會出現在當下網紅領域中。

  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被鎖在高山懸崖上做懲罰,同時潘朵拉金盒被放到人間。科技文明所帶來的「負作用」,已印証在耐隆帶來的塑膠文明,如今讓人類的環境和健康承受塑膠遺物的各種威脅。桃莉羊雖依然証明「上帝」萬能,但查大師ChatGPT闖進「無形」的知識領域,亦即進展到人工的神經系統,「合成資訊(知識)」時代的來臨,福禍則未卜。人類是否玩火自焚,且看上帝製造的人腦是否依然掌控得住械智的電腦。

  古易有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人之役物,或役於物?面對「器」、「道」可能合一的科技新貴挑戰,械智是否會失控,潘朵拉金盒藏著何種「禍」色,實屬未知,連Open AI的設計者都已吐露他的憂心---人類會玩火自焚嗎?

  當械性將要取代人性時,人類所需要的高等教育,才是挑戰的開始。若隨波逐流,連高等教育都有被淘汰的風險。

文/林碧堯(大學退休教授)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