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齡社會的到來,長輩們的居家照護也越來越重要了,一般人的印象中,不外是請看護,就是找居服員(居家照服員)到家中來照顧長輩,但年長者的健康或身心,難免會出現各種狀況,這時就會需要各種專業來幫忙,像居家照護第三方預約平台「優照護」,就可以找尋護理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等專家來協助長輩。

物理治療師(物治師)及職能治療師(職治師)在「優照護」平台,越來越受許多家庭的重視,不管是手術後的復健與恢復,或是生活、行動中出現障礙,都少不了這兩種專業的協助。不過,什麼時候該找物治師?什麼時候該找職治師?仍有不少人有些疑惑。

「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創辦人鍾孟修說,物治師是「疼痛處理的專家」,例如髖、膝關節置換術後,相關的腫脹與疼痛,還有後續的下肢無力、關節活動力下降等問題,都常需要物治師的協助及復健。另外,許多失能年長者容易摔倒、骨折,因而臥病在床,物治師在恢復期間也能發揮很大的功能及幫助。

相對於物治師,職治師則偏重於生活功能的恢復及復能,並且從居家環境、生活安排等較宏觀的面向來協助長輩。像是吃飯、洗澡、上下床,甚至穿脫衣服、自我照顧等等,隨著年齡增加、疾病或生理功能的退化,這些生活動作逐漸發生困難,不但影響銀髮族的健康,連心理情緒也會出現障礙,職治除了透過生活功能訓練外,也會指導使用輔具來改善這些問題,並且在評估居家環境及個案家庭需求後,提供各種改善方案,如輪椅、電動床、無障礙空間等等。

鍾孟修本身也是職能治療師,他說,職治師除了生理上的問題,也能協助精神認知相關的問題,例如現今日益普遍的失智問題及憂鬱症等。他們透過許多認知行為分析、活動安排設計的方式,可以改善生活品質或是延緩退化的速度。

就復健方式或過程來說,物治師常利用徒手、運動矯治的方式來幫助長輩,,也會利用一些相關物理因子(光、電、水、熱)等儀器來做復健,尤其對特定部位的問題,能較細緻地達到一定的效果及恢復。而職治師在幫助恢復正常生活時,更重視設定生活改善目標及策略,並讓對象能逐漸恢復功能提升生活品質。

邱媽媽(化名)是位作畫者,因為中風加上輕微失智,不但無法正常行走,連拿筆都沒力氣了,更別說像以前的興趣創作般,做出許多精彩繪畫,職能治療師的任務,就是幫助她找回作畫的自己。鍾孟修來邱媽媽家中時,她從只能臥床,漸漸開始使用輪椅輔具,再一步步地學著用助行器,來幫助恢復走路,,漸漸身體能力逐漸提升,也開始能使用一般四腳柺杖行走、自己吃東西,半年後手部的協調度也漸漸提高,也終於可以重新拿起畫筆,重拾過去的創作興趣。

鍾孟修拿著一幅邱媽媽送給他的畫作,感動地表示,每一次到居家服務她時,都會設定一個目標,哪怕是多走5公尺,或是多做1分鐘手部復健動作,一旦有進步,她就會更有動力,逐漸回到以前的生活。

長輩們的居家照護,不僅是照料他們日常,更需要了解他們各類的困境,像物理治療師能緩解許多疼痛、失能問題,職能治療師可以幫助個案復能或改善生活品質,對年長者來說,都是在照護上不可或缺的面向。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