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別再來敲門》是一部彰顯瑞典精神的電影作品,其中想要打破的就是瑞典精神中「個人主義」奉行者的迷思。

主角歐文(Rolf HolgerLassgård飾)年幼喪母,父親沉默寡言,父子倆極少對話,影響最深的便是在開車的途中,父親告訴歐文「開薩博(SAAB)車才是人生。」這也導致歐文從此將薩博當成生命中的信仰,一如瑞典精神那樣──近乎毫不講理的固執與堅持。

瑞典薩博(SAAB)在二戰期間建立,原先是飛機有限公司,生產提供戰爭所需的軍機,戰後轉型生產汽車,追求安全性與操控穩定的最佳性,卻因太過務實,導致公司經營不善,曾於2011年底經歷破產危機,目前已由瑞典國債管理局長管,主要與瑞典另一著名車廠VOLVO一樣以重視汽車的安全性及實用性,也同樣是瑞典國寶汽車,塑造出瑞典人的國族精神認同。

歐文與好友魯內(Börje Lundberg飾)漸行漸遠,原因竟是因為好友不再開「薩博SAAB」,轉而選擇開「沃爾沃VOLVO」汽車,從此處可以明顯看出,歐文的個人主義氣息濃厚,從人際交往關係層面出發,過度重視個人主義經常造成個體與群眾之間的衝突,從電影中這樣的「衝突」比比皆是,無論是堅持劃分社區的人行道,不讓車子進入;或者是緊閉自己房門,不讓他人進入,歐文扮演著奉行個人主義的孤獨者,於他而言,新鄰舊友全都是「一群白癡」,大家的生活都不如自己的有目標,整天漫無目的只會不停進食,在影片中,不停可以見到他抱怨謾罵的橋段,儼然是一位頑固的獨居老頭形象。

這樣一位討人厭的老傢伙,他的人生經歷可以稱得上是一場多采多姿的悲劇,母親早逝、相依為命的父親則死於軌道上,當時正拿著歐文的成績單開心分享而意外疏忽橫遭火車衝撞,就連父親遺留的破舊老宅,都要被可恨的資產階級「白襯衫」因為一己私利,放火燒毀殆盡,使他無家可歸的睡在車廂裡……孤寂的沉悶輾壓著年少歐文的心。不曾想,他卻在此車廂遇見了他生命中的奇蹟──妻子索尼亞。(Ida Engvoll飾)

獲得愛情的歐文,彷彿開啟了暗屋子的一道窗,光從索尼亞身上糁入他的人生,似乎從此便能得到幸福,可惜人生是佈滿荊棘的道路,何況一位「孤獨者」的人生路,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意外事故再次發生,讓歐文差一點就要失去懷孕的妻子。可惜令人心痛的是,即將出生胎兒流產、索尼亞亦於事故中失去靈活的雙腿,還好索尼亞生性樂觀,失去雙腿的她仍利用自己的才華,以及感染人心的能力,克服難關,成為一位誨人不倦的優良教師,但是這件事情無疑是歐文心中永遠的痛。

我們對於索尼亞所認知的不多,或許真實的她並非如此完美,我們所得知的僅是歐文記憶中的她,總是笑語盈盈、光彩照人,她的形象經過歐文深切的思念洗禮、情感滋潤後,必然與原先真實的形象有所差異,可是這並不妨礙我們理解歐文內心的孤獨──索尼亞就是那滋潤他的泉水,而他歡欣鼓舞,重新建立起與群眾的連結,個人主義所嚮往的獨立、自主,其實並非歐文心之所嚮。那位來自伊朗的新鄰居(Bahar Pars飾)曾語重心長的對歐文說「沒有人能夠獨立於他人而活的,誰都不能」一語道盡電影核心理念──打破了個人主義的迷思。

在個人主義盛行的瑞典國度,每個人自己有心中的一套理念,各自獨立追尋自己的理想,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應該「煢煢獨立」,不同觀念想法,甚至是不同國度的人,因緣相會,互相幫襯關心、撫慰,這才是人與人之間最溫暖的聯繫,原來人際交往關係從來與個人主義毫無衝突,你駕駛你的VOLVO、我開著我的SAAB,兩人同樣能夠毫無嫌隙,彼此助益。

「打開這扇該死的門!」在電影中這個橋段深深刻印在我腦海──社區的流浪貓失溫,瀕臨死亡時,被伊朗新鄰居發現,在歐文家的門口,她迫切地要歐文打開門,想要拯救浪貓──其實這裡的「門」正象徵著歐文的「心門」,自從半年前自己信仰中美麗的妻子驟逝,歐文早已將自己心中的那扇門關閉起來,他不再對世間的事物感動,也漠然無視周遭發生的事情,在失去妻子這個「橋梁」後,他在絕緣的個人主義中迷失了自己,因此在心中的暗角中獨自落寞,暗無天地的荒蕪使他迫切地想結束自己的性命,與妻子索尼亞在地下相見,由於新鄰居一再的「叨擾」,每每打斷歐文自殺儀式的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敲門與開門間」,漸漸地讓撬開了歐文緊閉的心門,使他久違地感受到人間的愛與溫暖──原來人間處處有希望,即使是白雪皚皚的瑞典,也擁有最多姿的色彩。

重新與群眾連結的歐文,已能接受妻子逝去的事實,他打開心門去感受生命剩下的餘溫,替亡妻感受新生兒的體溫、並透過與鄰居女兒的對話完成了「精神傳承」──「你看,這就是人生。」……沒有說出口的是,儘管前方路途顛簸,每個個體選擇駕駛的車種不同,但是只要不停地前進,去與世界碰撞、和風親吻、與人交流,薪火相傳並有始有終,這樣才是人生,才是最棒的瑞典精神。

▲ Photo Credit:電影劇照

▲ Photo Credit:電影劇照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