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 美驅逐艦穿越台海中線,以行動破除「中國內海論」

    2025.04.24 | 09:33

    4月23日,美國海軍「威廉.P.勞倫斯」號驅逐艦穿越台海中線,通過澎湖七美南方海域,同一時間,一架高空無人偵察機MQ-4C「海神」也在台灣上空繞行一圈,展現強大的空中監控力道,可見美國又用實際行動,告訴中國:台灣海峽不是中國的內海。這不是第一次美國軍艦通過台海中線,也不是第一次美軍派出無人機進行偵察,但這次的安排更有節奏:海神先在台灣附近盤旋、監控周邊動態,之後驅逐艦從海峽中線堂堂正正地駛過,這是一場設計過的聯合行動,目的是非常清楚的:要讓中國知道,美國不接受台海是中國內海這套說法。中國這幾年常派軍機軍艦來挑釁,不斷對台灣進行所謂的「灰色地帶作戰」,這次,美國以行動回應,不僅打破中國單方面的軍事壓迫,也讓國際看見台灣海峽依然是自由開放的水域,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動作對台灣有兩大幫助:第一,證明美國仍然重視台海安全,對中國的威脅保持警戒第二,也提醒我們自己,面對中共的軍事壓力,台灣不是孤單的。我們需要更多類似的國際合作與情報共享,才能提升自己的國防韌性。台灣海峽不是誰家的後花園,更不是中共說了就算的內海,國際社會已經用行動說明立場,台灣也要繼續和民主盟友攜手,守住區域和平與自由航行的權利。
  • 投書 從鄭敬基遭抹黑看中共對民主選舉的跨境滲透伎倆

    2025.04.24 | 09:29

    加拿大聯邦大選進入倒數階段,卻爆出中國對海外民主體制的滲透與操弄,曾參與香港民主運動的保守黨候選人鄭敬基(Joe Tay),近期遭遇有組織的資訊抹黑攻擊,攻擊來源遍布臉書、微信、抖音與小紅書等中文社群平台,甚至相關傳散帳號與中共駐港機構中聯辦有關。這不是單一事件,也不是巧合,2021年,加拿大保守黨議員趙錦榮(Kenny Chiu)就因推動「外國代理人登記制度」遭抹黑,最終落選,如今鄭敬基再度成為攻擊目標,說明中共對民主社會的選舉制度早已進行長期滲透與資訊操控的布局,特別是在華人選民比例高的選區,更成為北京認知作戰的熱區與試驗場。更令人髮指的是,原本參選的親中自由黨候選人蔣振宇,竟公然建議檢舉鄭敬基換取懸賞,這已非政治競爭,而是協助獨裁政權進行跨境鎮壓,此舉嚴重破壞加拿大社會的基本倫理與法治精神。加拿大雖於去年通過反外國干預法,卻因執行單位「外國代理人登記處」遲未成立,使得中共勢力有機可乘,繼續滲透選舉、塑造輿論,乃至引導選民偏向親中候選人,此情此景,不只加拿大面臨,台灣、澳洲、美國同樣是中共「資訊戰」、「認知作戰」與「政治代理人」操作的重災區。台灣不應只是觀察,更該從中警覺,政府須儘速健全「境外勢力透明法制」,包括強化外國代理人登記制度、查緝境外資金運作,並與民主盟友共享威脅情報,攜手對抗這種新型數位極權輸出。鄭敬基的遭遇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的是一場未見硝煙的資訊戰,而這場戰爭,早已從中國內部,燒進全球民主國家的每一場選舉,當民主選舉成為極權干預的戰場,我們不能再天真以對。
  • 投書 英航艦啟航印太,自由世界對中共說「不」

    2025.04.22 | 09:58

    英國航空母艦打擊群再度啟航,展開對印太地區長達七個半月的部署,指揮官布萊克莫爾(James Blackmore)明言,「所有行動選項都存在」,包括南海與台灣海峽。這場行動,不僅是英國對區域盟友的支持,更是自由世界對中共軍事擴張的明確回應。中共近年來意圖將台灣海峽「內海化」,違反國際法與既有航行自由規範,對區域和平構成嚴重威脅,然而,自由世界並未退縮,美國海軍持續派遣軍艦例行通過台灣海峽,近年來,英國、加拿大、法國、澳洲的軍艦也陸續航經台海,宣示台灣海峽是國際水域的基本立場,更清楚地表明了「自由航行」的原則不容中共單方面否定。此次英國再度出動全球最先進航艦「威爾斯親王號」,攜手美國、日本、澳洲、印度、新加坡等夥伴,展現捍衛國際規則、保障航行自由的堅定態度,這種跨國軍事協作,正是中共最忌憚的力量:團結且不動搖。值得注意的是,英國國防參謀長在打擊群出航前訪問北京,顯示英方即便保持軍事對話,仍以行動守護基本原則,這種「對話不妥協」的策略,值得台灣與其他民主國家借鏡。航艦打擊群未來若通過台灣海峽,將是一場對中共「灰色地帶作戰」的強力反制,也是對台灣安全的重要聲援,自由航行、和平穩定,絕不是中共可以單方面扭曲或霸凌的,世界也應該看清,中共威脅不是地區問題,而是全球挑戰,台灣更應與理念相近國家深化合作,提升防衛實力,堅定站在捍衛自由與國際秩序的最前線。
  • 投書 活摘器官黑幕再現:中共的邪惡遠超想像

    2025.04.21 | 08:52

    近日,台灣歌手Tank於中國完成心肝聯合移植手術,成為輿論焦點,與此同時,中共活摘器官的黑幕再度被揭露,令人痛心不已,28歲的中國實習醫師羅帥宇,因揭發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非法器官移植內情,疑遭「被自殺」,羅帥宇生前留下的錄音檔案,直指院方高層直接下達指令,要求尋找3至9歲兒童作為器官供體,甚至在器官提取現場,相關人員以近乎市集交易般的語氣討論器官分配,對生命的漠視令人髮指。事實上,中共涉及活摘器官的指控並非新聞,多份聯合國人權專家聲明、英國「中國法庭」報告,以及美國國會聽證資料,都指出中共系統性活摘良心犯器官,受害者涵蓋法輪功學員、維吾爾族人、基督教地下教會成員等,這不僅違反基本人道價值,更構成嚴重的國際罪行,羅帥宇案更顯示出,器官移植利益鏈條滲透至中國醫學體系基層,且對異議者展開打壓,情節不容小覷。面對如此明確的證據與指控,我國與國際社會不應保持沉默,應持續強化禁止協助中國非法器官移植的相關法規,並與志同道合的民主國家攜手推動國際調查機制,要求中共政府公開透明交代;此外,媒體與公民社會亦應積極關注,拒絕被單一的成功醫療個案掩蓋背後的人權悲劇,唯有堅持揭露真相,才能確保正義不會被遺忘,並為所有受害者伸張公道。
  • 投書 唱紅歌換掌聲?台灣藝人別忘了自由的代價

    2025.04.21 | 07:57

    近日,台灣藝人范瑋琪在中國上海的演唱會高唱〈我愛你中國〉,試圖以高調表態挽回在中國市場的聲勢,然而從小粉紅的冷嘲熱諷的反應可以看出,這類「表忠」行為既無助於真正融入中國市場,反而揭露出台灣藝人面對中國極權審查時的失格與自我矮化現象。范瑋琪並非首例,過去歌手張韶涵因未即時表態支持「一個中國」,演藝事業一度在中國遭受封殺;演員霍建華則曾因出演涉及敏感歷史題材的戲劇,被迫在中國媒體前小心翼翼自我澄清;連知名藝人周子瑜也曾在未成年時,被中國媒體操作道歉風波,淪為政治打壓的工具。這些案例一再證明,面對中國市場,台灣藝人必須面對的從來不只是商業壓力,而是赤裸裸的政治忠誠審查。更值得警惕的是,中國透過文化市場與娛樂產業,逐步對台灣藝人施加無形的思想審查與行為規範,使「表態」、「唱紅歌」、「自我矮化」成為進入中國市場的潛規則,這不僅是文化侵蝕,更是統戰滲透的長期策略,目的是弱化台灣民眾對自身國家認同的信心。范瑋琪在演唱會上「連夜繡紅旗」的動作,即使用盡力氣表忠,仍換不來中國網民的認同,這也再次提醒所有台灣藝人與文化工作者:一旦失去尊嚴,失去的將不僅是自我,更是身為自由社會成員的集體榮耀。台灣藝人應當明白,自由社會的價值不是可以用金錢交換的,當社會付出代價守護民主自由時,每一位在國際舞台發聲的人,也都肩負著代表台灣精神的責任,台灣人不該為短暫的利益,輕易向極權低頭,藝人更不應淪為極權體制的宣傳工具。面對中國市場與政治壓力,社會更需要看清楚這場文化戰爭的本質,堅定支持那些堅守尊嚴、堅持自由的人,拒絕為利益而出賣靈魂的「紅歌表演」,只有這樣,台灣才能在國際上持續發光,成為真正的自由之島。
  • 投書 法國拒絕中國軍事滲透,台灣應提高反情報意識

    2025.04.18 | 09:26

    近期法國情資媒體「情報在線」揭露,中國駐法使館國防武官李鴻飛致函法國國防部,試圖邀請法國軍官赴中國軍事機構受訓,並列出包括解放軍國防大學、陸軍工程大學等27所單位作為培訓地點,然而,法國政府基於國安考量,斷然拒絕此提議,並重申自2018年以來就已停止接受中國軍官入學,以防止敏感資訊外流。這起事件凸顯了中國藉由「軍事交流」名義進行情報滲透的手法,且顯示疫情後中國對外滲透行動正在全面恢復,從邀請名單的內容可以看出,中國不僅企圖了解外軍的訓練體系,更試圖藉此吸收戰術、裝備維護等領域的技術細節,對於民主國家的國防安全構成潛在威脅。法國的警覺與拒絕,對於台灣而言是一項重要啟示,台灣長期處於中國滲透與統戰的前線,不僅在軍事領域,亦包括學術交流、科技合作、城市外交等各個層面。中國以交流為名,實則蒐集資訊、滲透影響,相關案例屢見不鮮,面對這種「灰色地帶作戰」手法,台灣必須持續強化反情報機制與國安意識,避免成為中共滲透行動的突破口。同時,國際局勢亦顯示,威權國家與民主國家在價值與制度上存在深刻矛盾,從孟宏偉事件到今日的軍事滲透企圖,中共不僅以內部控制壓制 dissent,更積極將滲透手段外溢至國際社會,台灣作為民主體制的一員,應主動與理念相近國家分享反情報經驗,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中共滲透的挑戰。中國推動「和平交流」表象下隱藏著情報作戰的本質,民主國家唯有保持高度警覺、堅守核心價值,才能避免被滲透、維護國家安全,台灣在國防與安全政策上,應以法國等國的做法為借鏡,持續強化內部防護,確保在灰色地帶衝突中立於不敗之地。
  • 投書 穩定軍心,築牢國防抗中防線

    2025.04.16 | 14:23

    基層軍官退潮傳言,恐成中共認知戰素材近期媒體報導國軍基層幹部出現「退潮」,引發社會對國軍戰力可能出現斷層的憂慮,此類訊息若未即時澄清,極易被中共利用作為認知作戰手段,誤導台灣民意、削弱國人對國軍的信心,特別是在當前兩岸情勢持續緊張的背景下,任何關於軍隊穩定性的負面訊息,都可能被北京放大操作,用以營造「台灣守不住」的錯誤印象,對台灣民心士氣造成傷害。國防部主動澄清,展現穩定軍隊決心面對爭議報導,國防部迅速以數據說明,明確指出過去三年退伍人數維持常態,114年甚至明顯下降,113年留營率上升至82%,也說明優化官兵待遇與環境的政策已初見成效,國防部同步提升志願役與戰鬥部隊加給、興建職務宿舍並改善營區設施,顯示政府已意識到「人力穩定」對國防的重要性,並以實際作為提升官兵留營意願,反擊無根據的退潮指控。強化國防韌性,才能嚇阻中共蠢動在中共持續擴張軍力、試圖以文攻武嚇動搖台灣時,國軍的穩定與戰力便成為守護民主防線的第一道關鍵,穩定軍心、強化軍備與持續提升作戰能力,是防範中共侵略野心的根本作法,國防部必須持續透明說明現況,強化與社會的溝通,讓國人理解國軍確實穩定且持續壯大,同時,社會大眾也應警覺任何未經查證、可能動搖軍心的言論,因為穩固內部防線,是面對外部威脅最強大的盾牌。
  • 投書 強化海底電纜防護,應對中國威脅

    2025.04.14 | 07:38

    海底電纜安全面臨中共威脅近期,中國海警船和漁船頻繁越界,對台灣海底電纜造成嚴重威脅,行政院已於4月1日召開跨部會會議,研討加強海底電纜防護的修法事宜,由於台灣多起海纜斷裂事件的發生,特別是中資背景的貨輪涉嫌拖斷海纜,外界擔憂如何防範這類灰色地帶威脅,海巡署表示,當前已有雷達、監控及廣播三道防護措施,但這些防範是否足夠仍是討論的焦點。修法進度加速,檢討現行管理漏洞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指出,政府已進行全面盤點,並要求相關部會提出具體建議,目前的管理機制顯示出對於滯留我國海域的船舶缺乏有效管理,特別是涉及中資背景的次標準船,已成為對台灣海域航行安全及海洋生態的潛在威脅,政院內部人士強調,現行法規在防範這類船舶管理上存在漏洞,亟需精進,並計劃加速修法,以應對不斷升級的威脅。政府協調合作加強海纜保護此次跨部會的修法會議,不僅涵蓋了船舶管理和海底電纜的保護,還強調了政府各部門的協作,政府將加快修法進程,並以海底電纜維護為重點,全面提升海上管理及海洋安全的能力,台灣若無法有效保護其海底電纜,將面臨更大的國家安全隱患,因此,政府承諾加速完善相關法規,以防範來自中國等外部勢力的挑戰。 
  • 投書 中國公民出現在烏克蘭戰場,真相值得世界追問

    2025.04.10 | 10:44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日前揭露,超過155名中國公民與俄羅斯軍隊並肩作戰的證據,引發國際震驚,雖然中國外交部迅速否認,強調一貫要求國民遠離戰火,但真相恐怕沒這麼單純,根據烏克蘭安全機構掌握的資訊,這些中國人多半透過社群媒體招募、前往俄羅斯接受軍事訓練後,進入烏克蘭前線,事態發展不僅打破中國自稱「中立」的論述,更讓人看清,中國與俄羅斯「無上限夥伴關係」的實質意味。即使北京聲稱「不知情」,但在中國高度控管的網路環境下,俄方竟能在社群平台公然招募人員,令人質疑中共是否有意默許,甚至縱容這類行為,更何況,烏克蘭軍方已捕獲中國籍戰俘,並掌握身分證、銀行卡等明確證據,這些都不是一句「毫無根據」就能輕易撇清的,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國人加入俄軍的動機,是為了換取俄羅斯國籍,這也反映出中共治下的社會問題與國際形象困境。當前,中俄兩國在全球推動威權主義的擴張,從資訊戰到武裝侵略,手段層出不窮。此次事件清楚顯示,中國不僅在外交上默助俄羅斯,還可能在民間乃至灰色地帶提供人力資源支持。國際社會必須認清,中共政權並非真正的「中立者」,而是地緣政治動盪中的一大推手。烏克蘭戰場上的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對中共虛偽和平主張的無聲控訴,面對日益明朗的事實,民主國家應共同追究責任,防止中俄聯手破壞國際秩序,並支持烏克蘭的正義抗戰,讓世界知道,侵略者與其同夥終將付出代價。
  • 投書 中國軍艦繞澳引發民族主義浪潮,全球應提高警覺

    2025.04.08 | 09:04

    中國軍艦日前首次繞行澳洲並舉行實彈演習,隨即引發中國國內網路論壇上大量聲稱「澳洲自古屬於中國」的極端言論,根據智庫分析,這類言論已累積超過兩千萬次點閱,且中國網路審查機構未見明顯干預,顯示官方對民族主義情緒的默許甚至鼓勵。此一現象並非偶然,自南海、台灣至喜馬拉雅山區,中國長期以「歷史記憶」為由推動領土聲索,現今更將此套邏輯延伸至澳洲,反映出中共對國際秩序與主權觀念的根本挑戰,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國年輕知識分子,甚至援引殖民時代「無主地」概念,為擴張主義提供理論支撐,進一步顯示極端民族主義正在中國社會內部深層醞釀。今日論壇上的極端言論,未來可能轉化為影響決策層的思想基礎,一旦中國外交政策逐漸被虛構歷史與民族情緒主導,國際社會將面臨更加難以預測且高風險的局勢。從台灣經驗可見,中共對外政策一旦結合國內民族主義動員,往往會走向更具侵略性的實踐,國際社會必須認清這股正在擴張的危險潮流,持續透過合作與堅定態度加以因應,以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防止歷史悲劇重演。
  • 投書 台灣展現理性務實,有助強化台美經貿互動

    2025.04.08 | 08:40

    面對川普政府大幅調高關稅,台灣選擇不採取報復措施,並主動提出以「零關稅」為起點進行談判,展現務實與理性的態度,這種回應,不僅有別於中國立即採取對等報復的策略,也在國際上釋放出台灣願意積極對話、深化經貿合作的訊號。前美國APEC官員王曉岷指出,台灣的態度可能會受到美國高層關注,尤其在美中關係持續緊張的背景下,台灣的理性作為更容易成為美方重視的夥伴,台灣提出擴大美國商品進口的研究方向,也為啟動非正式談判奠定基礎,未來台美雙邊經貿互動有望更為順暢。然而,即使雙方有意比照「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模式進行談判,實際推動大型自由貿易協定仍然困難重重,美國貿易代表署目前資源有限,且川普團隊傾向維持10%的基本關稅作為政策門檻,短期內台美恐怕只能先行推進較小規模的雙邊投資協定。從長遠角度來看,台灣現階段以穩健姿態應對美方新政策,對於深化台美經貿關係無疑是正向的起點,即便面對外部壓力,選擇避免升高對立、以談判取代對抗,不僅符合自身利益,也有助於在變動中的國際局勢中,為台灣爭取更多戰略空間。
  • 投書 中共軍演的脆弱與敗象

    2025.04.01 | 14:47

    共軍的軍演,總是來勢洶洶,但結果如何?從歷史經驗來看,他們不過是一場場「雷聲大、雨點小」的軍事秀,中共希望透過頻繁軍演來製造「攻台」的假象,進一步影響我國人民的心理,但他們的軍事能力真的如他們吹噓的那麼強嗎?事實是,共軍問題重重,內部矛盾、軍紀混亂、裝備落後,這些問題在一次次的軍演中早已暴露無遺。首先,共軍的「硬體」問題層出不窮,近年來,共軍戰機墜毀頻傳,顯示飛機維護品質不佳,飛行員訓練也遠不如他們所宣稱的「世界一流」,航母遼寧號、山東號遠洋行動次數寥寥可數,因為他們的艦載機降落技術仍然欠缺,動輒出現操作失誤;此外,共軍許多士兵是剛徵召的新兵,缺乏實戰經驗,戰時能否發揮真正戰力,仍是一大疑問。再來,共軍的「軟體」問題更加嚴重,他們的軍演從來不是為了真正提升作戰能力,而是政治宣傳工具,目的是威脅台灣、安撫內部,給中國人民一個「我們很強」的假象;然而,一支缺乏真實戰鬥經驗的軍隊,無論演習多少次,都無法真正應對現代化戰爭,更何況,我國國軍對於共軍的軍演模式早已了然於心,每一次的演習,都讓我們獲得更多戰術情報,讓台灣的防禦更完善。共軍的軍演,說到底,只是一場心理戰,但我國人民早已看穿這場戲碼,國軍的實力擺在那裡,共軍的缺陷也一覽無遺,我們不會被嚇倒,反而會用更冷靜的方式,拆解他們的虛張聲勢,我國有足夠的軍事實力,更有足夠的意志力,面對共軍的挑釁,我們不僅不會害怕,還會更堅定地站穩腳步,中共可以軍演,但台灣會持續強化防禦,準備迎接任何挑戰。
  • 投書 中國「基建狂魔」的謊言

    2025.03.31 | 14:13

    當大地劇烈搖晃時,哪些建築能屹立不搖,哪些卻瞬間崩塌,這不只是工程問題,更是對生命的承諾,緬甸28日發生規模8.2的強震,鄰國泰國、中國皆感受到強烈震動,然而,在泰國本次災情中,唯一倒塌的建築,竟是中國「中鐵十局」承建的曼谷審計署辦公大樓—30層高的建築,在去年的封頂慶祝聲中矗立,如今卻成為一堆碎石,活埋至少70條人命。當救難人員與時間賽跑,掙扎著在瓦礫堆中尋找生命跡象,這場悲劇不禁讓人深思:中國標榜的「基建狂魔」,到底帶來了發展,還是災難?這不是個案,而是模式,從非洲的公路坍塌、巴基斯坦的水壩崩毀,到柬埔寨、馬來西亞的樓房倒塌,中國輸出的建設,總在關鍵時刻暴露真相,為了低價競標,中企往往偷工減料,以次充好,而受害的,卻是無辜的生命,泰國人民悲憤不已,媒體紛紛痛批中國的工程品質,更在節目中介紹台北101的抗震技術,形成鮮明對比—當中國的建築在地震中垮塌,台灣的建築卻能在天災面前守護人們的安全。真正的基建,不是漂亮的口號,不是一次性的亮相,而是能夠在災難來臨時,成為人民的庇護所,台灣的建築標準與防震技術,向世界證明了什麼才是對生命的真正尊重,而當各國思考未來的建設合作夥伴時,這場地震或許能給他們最清楚的答案—與中國合作,換來的可能不是發展,而是一場無法挽回的悲劇。
  • 投書 中企「豆腐渣」工程害人害己,我國救難隊展現真正人道精神

    2025.03.31 | 09:05

    近日,泰國一棟由中國大陸企業承建的大樓倒塌,再次驗證「中國基建,能用幾年?」的質疑,中國大陸長期以「基建狂魔」自詡,實際上卻屢屢輸出「豆腐渣」工程,一帶一路國家更是受害不斷,從肯亞鐵路品質低劣、巴基斯坦水壩工程崩塌,到柬埔寨樓房倒塌奪命,如今泰國又添一樁。這類問題並非個案,而是中國基建模式的必然結果——以低價競標搶單,再以偷工減料削減成本,最後遺禍當地,留下難以修補的爛攤子。對比之下,台灣真正展現國際責任與人道精神,無論是土耳其強震,還是日本、菲律賓等地的災難現場,台灣救難隊總是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以專業的技能、無私的態度,拯救生命、安撫災民,我們不求回報,只憑著對生命的尊重,踐行「台灣能幫忙」的承諾,這樣的對比顯而易見:一邊是中國輸出劣質基建,為全球帶來安全隱患;一邊是台灣以實際行動救助世界,贏得國際社會的信任與敬重。當中國大肆推動「一帶一路」,試圖用基建擴張影響力時,世界各國必須認清現實——這不僅是財務陷阱,更是安全隱憂,國際社會應該更加重視工程品質與安全標準,而不是被中國的廉價建設所迷惑。同時,台灣的專業救難能力與人道精神,正是國際社會應該珍視的寶貴資產,值得更多國家攜手合作,共同守護生命與安全。
  • 投書 滲透與挑釁:台灣不容姑息中共統戰行為

    2025.03.12 | 08:01

    內政部移民署於3月11日宣布,廢止在台陸配劉姓女子的依親居留許可,並禁止其5年內再次申請,劉女在社群平台「亞亞在台灣」上公然發表「大陸武力統一台灣已經不需要其他理由」等言論,涉嫌違反《兩岸條例》及相關規定,移民署經調查後,認定其行為危害國家安全及社會安定,依法取消其在台資格,與此同時,中共央視在微博發表「台灣必歸」圖卡,並有部分台灣藝人響應,引發社會關注,陸委會對此回應,強調在中國發展的台灣藝人若涉及配合中共統戰,將依法檢視其行為,甚至註銷台灣身分。中國對台統戰滲透無孔不入,無論是以「陸配」之名在台鼓吹武統,還是操控台灣藝人公開附和中共宣傳機器,這些行為都已經不僅是言論自由的範疇,而是對民主安全的直接挑戰,政府依法處理劉姓女子居留問題,正是對這類敵意行為的必要反制,維護我國社會的穩定與安全。中共長期利用經濟利益、網路輿論戰以及統戰手段滲透我國,意圖影響民意,甚至挑動內部分裂,此次劉姓女子的言論,並非單純的個人意見,而是配合中共「認知作戰」的統戰宣傳,高調鼓吹武統,實質上是中共對我國社會發動的一場心理戰,試圖製造恐懼、削弱我國民眾的信心,我方絕不能等閒視之,更不能容許這類言論以「言論自由」之名行顛覆之實。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在中國發展的台灣藝人也在中共的壓力或利益誘惑下,配合散播統戰話術,甚至公開否定台灣的主權,這類人長年享受我國民主自由,卻為了個人利益投靠專制政權,甚至甘願成為中共對台輿論戰的棋子,這種行為令人不齒,政府有責任嚴格檢視這些人的行為,若涉及違法,應依法追究,以防止他們成為中共對台認知作戰的助力。民眾應該認清中共對台滲透的現實,並支持政府依法捍衛國家安全,我國是民主國家,對於不同意見向來包容,但對於威脅國家安全、鼓吹對台武力攻擊的行為,絕對不能姑息,唯有堅守民主價值,對抗中共滲透,才能確保自身的安全與未來。
  • 投書 中共文化統戰伎倆—台灣藝人轉發「中國台灣省」貼文

    2025.03.10 | 09:35

    近日,多名台灣藝人在微博轉發央視「中國台灣省」貼文,再次凸顯中共利用演藝圈進行文化統戰的手法,每逢政治敏感時刻,中共便施壓台灣藝人公開表態,這種「被迫宣誓效忠」的戲碼已上演多次,目的是透過名人影響力,滲透我國社會認知,削弱民眾的國家認同。美國國務院近日再次駁斥中國對聯合國2758號決議的扭曲,指出北京試圖孤立台灣於國際社會,而這些附和統戰的台灣藝人,無異於成為北京話語戰的一部分。這些藝人看似只是轉發一則貼文,實則是中共精心設計的輿論戰一環,中共透過社群媒體操控話語權,將「中國台灣省」塑造成理所當然的敘事,並讓台灣藝人親自傳播,進一步影響其粉絲與一般民眾的觀感,這類行為並非單純的「個人選擇」,而是中共運用經濟利益與市場壓力,強迫藝人淪為統戰工具,為其政治目標服務。這次事件再次提醒民眾,中共的文化統戰與國際孤立策略是並行的,對內,利用名人影響力削弱國族認同,對外則透過扭曲國際法理基礎打壓我國的國際空間,民眾應認清這些統戰伎倆,提高媒體識讀能力,拒絕讓這類「政治表態」影響自身對國家主權的正確認知,面對北京的長期攻勢,我們不能天真以為這只是單純的市場行為,而是必須以國家利益為優先,團結抵禦這場認知與話語權的戰爭。
  • 投書 中國戰狼外交的代價

    2025.01.07 | 10:02

    盧沙野的任職期間,無疑是中國「戰狼外交」的極致體現,他的言行不僅挑釁法國政府和議員,甚至牽涉國際敏感議題,如台灣問題、「再教育」言論,以及「前蘇聯國家主權未定論」,直接損害中國在歐洲的形象,這種外交方式表面上強硬,實則孤立自我,暴露中國在應對國際批評時的策略短視。戰狼外交的核心邏輯盧沙野的爭議行為,無論是公開侮辱法國國會議員,還是以「再教育」言論觸及台灣問題與新疆議題的國際敏感神經,都反映戰狼外交的核心邏輯:以攻擊性立場掩蓋中國內部問題,並試圖重塑國際輿論;然這種做法不僅未能贏得歐洲的支持,反而加深對中國意圖的疑慮,特別是「前蘇聯國家主權未定論」更引發東歐國家的集體反彈,將中國推向更加孤立的境地。加深中國國際負面形象從戰略層面來看,戰狼外交對中國國際形象的負面影響是不可忽視的,盧沙野的極端言論讓法中關係陷入僵局,也讓歐洲國家對中國外交政策的信任度進一步下降,這種破壞性作風不僅損害中國的軟實力,還可能讓歐洲在地緣政治和經濟合作中採取更為保守的立場,間接助長了歐美聯手制衡中國的趨勢。習近平「鬥爭精神」仍在延續雖然盧沙野的離任或許象徵中國意識到其外交策略的反效果,但在習近平「鬥爭精神」的政策基調下,戰狼外交似乎仍將持續,這種策略或許能短期取悅國內民族主義,但若無法調整其國際溝通方式,中國將付出更大的代價,進一步削弱其國際地位。
  • 投書 陸企假冒台灣品牌暗助俄軍軍備

    2025.01.07 | 09:38

    烏克蘭《Militarnyi》網站的最新調查,揭露中國企業如何假冒台灣公司品牌,協助俄羅斯軍方規避國際制裁並獲取關鍵軍事零組件,這起事件不僅暴露中共在烏俄戰爭中的角色,也顯示全球制裁體系在執行上的重大漏洞。根據調查,中國廣東省「梅州市金航科技有限公司」(KST)透過複雜的轉手機制,假冒台灣「TRC」品牌,向俄羅斯提供伺服驅動器等軍事關鍵元件,上述元件被用於俄軍的Su-34戰鬥轟炸機及「見證者」無人機,直接對烏克蘭戰場上的平民與基礎設施造成威脅,然而,真正令人憤怒的是,中共一方面對外宣稱中立,另一方面卻縱容甚至可能默許這種協助侵略的行為,將自身經濟利益置於國際道義與和平之上。此外,這起事件對台灣造成了=極大的名譽傷害,假冒台灣品牌的行徑,不僅試圖讓台灣背負不實指控,還企圖削弱國際社會對台灣在供應鏈透明性和道德責任上的信任,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與電子零件生產重鎮,應積極與國際合作,建立更高效的追蹤機制,並強化品牌保護,避免再次成為中共企業不法行徑的「替罪羊」。國際社會應對此嚴正看待,美國及歐盟等國應加強對中共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審查,堵住制裁漏洞,同時,應以具體行動支持台灣,協助調查此類假冒事件,以確保俄羅斯無法繼續透過中共企業獲取軍需物資,只有透過更嚴厲的制裁與協作,才能有效抑制中共助紂為虐的行為,並保障全球民主與安全秩序。
  • 投書 我國的外交自主,中國的無理威嚇

    2024.12.02 | 09:04

    總統賴清德出訪首站過境夏威夷,是我國作為主權國家合理行使外交權利的一部分;然而,中國外交部卻再次展現其無理的霸權行徑,對台灣的正常外交活動進行粗暴干涉,甚至妄稱為「竄美」,這種舉動不僅完全無視台灣作為主權國家的地位,更反映出中國政府一貫的蠻橫與不安。台灣是民主自由的典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是國際法下的客觀事實,中國對賴總統的出訪反應過度,不僅顯示其對台灣外交自主的不安,更暴露其試圖以威嚇手段壓制台灣國際生存空間的企圖,然中國的行徑早已被國際社會看穿,美國長期以來依循「安全、尊嚴、便利、舒適」的原則接待我國總統過境,此次的順利安排更進一步展現台美夥伴關係的穩固與友好。中國的無理反對與所謂「嚴正交涉」,只會進一步凸顯其在國際社會中的孤立地位,當台灣致力於深化與友邦的合作、為區域和平與繁榮做出實際貢獻時,中國卻選擇威脅與破壞,將自己推向全球輿論的對立面,若中國執意採取過激行動,國際社會必將更加認清,真正威脅區域和平的,不是台灣的外交努力,而是中國的霸凌行徑。台灣不懼威脅,也不受霸權左右。我們將以堅定的步伐,鞏固國際友誼,擴展全球合作,讓全世界看到台灣民主自由的價值與風采,中國的譴責與威嚇,既無法阻止台灣前進的腳步,更無法掩蓋其自身的霸權本質,台灣的未來由2300萬人民共同決定,任何外來威脅都只能化為我們進一步團結的動力!
  • 投書 中國對台文化統戰的險惡意圖

    2024.09.09 | 07:52

    中國政府不斷升級對台灣的認知作戰,最近更透過大肆宣傳單機電玩《黑神話:悟空》進行「文化統戰」,試圖以虛構的「好中國」故事來影響台灣民眾的認知,此操作顯示出中國在面臨內部問題無法有效解決的情況下,轉而對外進行文化輸出,以強化其對台統戰的影響力。從臺灣的立場來看,中國此舉無疑是以文化包裝的統戰攻勢,其目的是在輿論戰中削弱台灣的國家認同,進而為其統一大業鋪路,中國政府一方面限制國內民眾的自由與權利,另一方面卻利用文化產品在國際上大肆宣傳,這種做法不僅是虛偽的,還具有極強的政治目的性。更值得警惕的是,中國透過台灣內部的親中勢力,企圖將這些文化產品轉化為對台灣的攻擊工具,例如,宣揚「台灣為何做不到」這類言論,便是試圖在台灣內部製造自卑感,從而削弱台灣民眾對自身文化與產業的信心。台灣社會應對此保持高度警覺,不應輕易被中國的文化輸出所迷惑。我們應認清中國文化統戰背後的政治意圖,並加強台灣自身文化的發展與自信,同時台灣政府和媒體應積極反制這種文化統戰,揭露其虛偽本質,並倡導本土文化,維護台灣的文化主權與社會穩定。中國的「文化統戰」不僅是對台灣的挑戰,更是對全球自由價值的威脅,臺灣應該與國際社會合作,共同抵制中國的文化霸權,捍衛我們的自由與民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