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 國軍韌性反制中共擾台,國際團結抵制威權擴張

    2024.12.01 | 08:29

    共軍再挑釁,戲碼重複無新意中共再度以「聯合戰備警巡」擾台,動員多架軍機、艦艇及高空氣球,無非是想渲染恐怖氣氛。然而,這些高調動作早已淪為「固定演出」。相較之下,美日「利劍」演習展示的是協同作戰及戰略透明度,突顯中共軍演不僅僅缺乏新意,更難掩其真實目的:製造區域不穩定,以威逼他國。國軍反制,硬實力與韌性兼備面對中共不斷施壓,國軍憑藉高效的情報掌握與戰備應對,展現捍衛台灣的堅定決心。此外,國防部發布「攜手團結,無懼挑戰」影片,從三軍日常訓練到無人機捕捉共艦畫面,都向台灣民眾和國際社會傳遞明確訊息:國軍是台灣民主與和平的最後一道防線。當中共試圖混淆視聽時,國軍的作為不僅是一記有力的回應,也是一份無聲的諷刺。中共恐嚇國際,暴露擴張野心中俄軍機侵入韓國防空識別區,聯合巡航日本海,看似耀武揚威,實則凸顯其挑戰國際秩序的野心。相較之下,台灣與盟友合作始終以和平穩定為核心目標。中共不斷升高區域緊張局勢,無異於自曝「麻煩製造者」的身份,難怪國際社會越來越團結一致,對抗其霸凌行徑。呼籲團結,抵制暴力擴張中共挑釁頻頻,但這些動作只會讓台灣人更加堅定守護家園的信念。同時,國軍作為民主的守護者,其每次演習與反制都是一份無聲的抗議,也是一份對全民的承諾。台灣人民與國際夥伴應更緊密合作,共同抵制暴力擴張與威權壓迫,守住自由與和平的未來。
  • 投書 扭曲民族主義下的仇恨循環:珠海慘案反映出中國社會縮影

    2024.11.14 | 15:39

    扭曲的愛國,仇恨無差別外溢中國官方宣揚的民族主義,不僅鎖定外國敵人,還將內部不滿壓制成毒藥。當「中國有多強」成為洗腦口號,背後的社會不公與仇恨教育卻推動普通人以暴力「回敬社會」。珠海撞人案並非孤立,它反映出民族主義如何在國內壓榨人民,在國際輸出對抗。獻忠再世,弱者淪為報復犧牲品這些「獻忠事件」看似偶發,實則是社會結構性問題的極端呈現。報復社會的兇手選擇無辜弱勢群體,象徵制度對底層的不平等壓迫。官方一面掩蓋真相,一面稱這些事件為「偶發」,完全無視其根源的惡劣社會環境。數字遊戲,35條命換市委烏紗中國政府對重大事故死亡數字「精準控管」,35人成了政治免責線。這種「數字化悲劇」不僅冷血,還凸顯體制下維穩優先於人命的扭曲邏輯。當新聞被封鎖,真相被操控,國際社會必須正視中國政府對生命的漠視及其全球威脅。
  • 投書 「聯合利劍-2024B」軍演無力,臺灣人民無懼!

    2024.10.14 | 08:49

    「聯合利劍-2024B」軍演再次展現出中共暴力脅迫手段,旨在恐嚇臺灣,然實際上卻像是一場自我滿足的表演。軍演中的「強力震懾」早已成為國際笑柄,這種毫無創意的軍事威脅,只會讓臺灣人更加堅定守護主權的決心。炮彈響不停,臺灣人心未動儘管中共想透過展示軍力來迫使臺灣屈服,但結果恰恰相反。臺灣早已對這些挑釁免疫,軍演只能更加激發臺灣人對民主與自由的熱愛,並強化對國防的支持。軍事霸凌終將換來國際譴責中共以為軍演能打破臺灣的國際支持,實際上卻招致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美國等盟友一再表明立場,反對任何改變現狀的單方面行動。中共的戰爭邏輯不僅無法動搖臺灣,還使其在國際上更加孤立。霸凌與合作,矛盾的宣言中共口口聲聲高喊「和平統一」與「兩岸合作」,卻同時派遣軍隊進行封鎖與打擊演習。這種明顯的雙面手法,除了暴露其政治矛盾外,更進一步顯示中共對臺灣無法採取合理的外交手段。「聯合利劍-2024B」是一場無效的「震懾」總體而言,中共的軍演行為只會徒增敵意,絲毫無法達成其統一臺灣目的。臺灣人將繼續堅守自由與民主的價值,並在國際社會的支持下,確保主權不受侵犯。這場鬧劇般的軍演,只會讓中共更加孤立無助。
  • 投書 中國怕的不是學外語,而是怕看見「Taiwan」!

    2024.09.20 | 09:58

    近日一名英國籍男子在中國一對一線上教學平台Lingostar擔任英文教師,課堂中提到自己住在台灣高雄,並直言「台灣不是中國,台灣是一個國家」,隨即引發旁邊學生家長強烈不滿。雙方爭論不休,最終外師怒而爆粗口,並比出中指後下線,這起線上教學衝突凸顯了中國境內對台灣議題的極端敏感性。對此,就筆者觀察所見,這名外師所提出的言論「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其實已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認同。封殺外師,能否封殺真相?中國媒體報導Lingostar平台開除了這名外師,似乎是為了安撫憤怒的網民,但這樣的做法卻無法真正解決根本問題。中國通過「封殺」的方式應對國際對台灣的支持,但這種手段只會讓人聯想到一個簡單的真理:封殺言論不能改變現實。台灣的存在與其主權事實已被國際社會所熟知,無論中國怎樣「清理」異己聲音,也無法將這一事實從全球話語中抹去。這起事件中,外師的一句「台灣是台灣」,道出的是全球共識,中國政府試圖用封殺和排除異己的手段來阻止這一事實,卻只能反映出他們對真相的無奈。台灣主權,封不住的全球共識這名外師的直言不諱以及其引發的風波,反映出中國對台灣主權問題的焦慮和脆弱。中國可以封殺一個外教、可以刪除影片、甚至可以通過法律手段懲罰那些質疑官方立場的人,但這些手段無法改變台灣已經是國際舞台上不可忽視的存在。中國若要真正贏得國際認同,或許該學會與真相共存,而非一味地封殺和打壓。畢竟,世界早已看見並認識到一個事實:台灣就是台灣,它不屬於中國。
  • 投書 中國再打經濟牌,台灣農漁產業無辜受害

    2024.09.19 | 09:15

    中國財政部突宣布自9月25日起,對台灣34項農產品停止免徵關稅政策,打擊最深的是台灣的釋迦、柚子和白帶魚。這一舉措表面上是針對台灣的「歧視性」進口管制,實際上則是再一次將經濟當成武器,迫使台灣農漁民承受巨大的壓力。台灣在此應該保持清醒,認識到中國並非友善的經貿夥伴,而是經常性利用經濟制裁進行政治操作。兩岸經濟「合作」,不過是中國政治操作的延伸中國利用關稅政策對台灣施壓的模式已經行之有年,此次宣布的34項產品,無疑是要再度利用台灣農漁產業作為政治籌碼,試圖逼迫台灣在經貿上妥協。其手段之低劣,無非是試圖在台灣內部製造分裂與不安。然而,這種經濟脅迫的「套路」,只會加深台灣人民對中國的不信任,反而鞏固台灣尋求多元市場的決心。停止對中國「善意」幻想,開拓多元市場陸委會和農業部皆表達了對中國此舉的遺憾,並強調不應再對中國的「善意」抱有幻想。中方利用免關稅作為統戰工具的本質暴露無遺,台灣應藉此機會加速開拓其他國際市場,擺脫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事實證明,只要牽涉到政治,中國隨時都會把經濟合作拋諸腦後。台灣農漁民需要政府的積極輔導與支持,才能在這波經濟制裁中找到新的出路。
  • 投書 共軍《淬火》紀錄片秀肌肉,實力到底怎麼樣?

    2024.09.18 | 14:26

    《淬火》這部紀錄片看起來煞有其事,特別是首次公開福建艦的內部畫面和「無偵7」無人機訓練。但事實上,中共這樣的展示,更多是對內宣傳,用來營造「強軍」的假象。其中透過攻擊馬祖模擬演習的橋段,讓台灣看到的並不是實力,而是焦慮。這種手段無非是老套路,用影像來製造台灣恐慌,卻忽略台灣民眾早就習慣這類威嚇。無人機威脅?台灣早有對策共軍的「無偵7」無人機確實是技術上的突破,但它所謂的威脅,對台灣來說並不陌生。就筆者觀察,國防部早已考慮到各類無人機的出現,對此有充分的應對措施。無論是飛行到日本海,還是演習中模擬攻擊台灣防空陣地,這些都只是象徵性的動作,實際操作起來有多少效果,還得打一個大問號!心理戰老把戲,台灣人民已見怪不怪中共過去曾無數次演習,這次不過是多了一部紀錄片來輔助,試圖加強對台灣的威嚇。然而,這樣的心理戰效果越來越低,因為台灣人明白,中共的目標不過是製造恐懼與不安。畢竟,真實的戰爭不會像電影一樣華麗,也不會如紀錄片般完美無缺。而身為台灣的一份子,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強化自我防衛,而不是被這些宣傳片所影響。
  • 投書 小粉紅反日口號響亮,移民日本卻成潮流

    2024.09.12 | 17:27

    近幾年中國經濟持續低迷,且在習近平政權下,國內的高壓政策更加強化。這讓許多高知識分子和富裕階層選擇逃離中國,尋求更自由、更穩定的生活環境。美國簽證日益嚴格,加上西方的反華情緒,使得這些移民將目光轉向日本。儘管中國民間和官方一再高喊「反日」,但移民現實卻是另一番景象。小粉紅嘴硬,行李卻早打包囉「中國移民潮」持續發生,更形成網路迷因「潤學」。據德國之聲解釋,「潤」取自英文單詞「run」諧音,表達「逃離」中國,尋找更安全、更光明的未來。「潤學」熱潮反映出一個深層問題:經濟與政治的不穩定讓許多中國人失去對國內未來的信心。這些移民潮與官方口號「厲害了,我的國」形成鮮明對比,甚至有不少人選擇定居日本,過去曾經敵視的國家,如今成了移民的天堂。中國經濟失靈,移民潮翻轉反日情緒中國經濟蕭條與高壓政治下的移民潮,尤其是移民至日本的趨勢,揭示了現實與官方宣傳的巨大落差。反日情緒固然宣傳得震天響,但實際上,越來越多中國人選擇在日本尋找更美好的未來,這既諷刺又發人深省。要解決這一問題,真正的答案或許在於中國內部改革,而非一味推崇空洞的民族主義。
  • 投書 火星人布魯諾演唱會背後的「愛國」壓力

    2024.09.12 | 14:58

    火星人布魯諾本應只是感謝台灣歌迷的一個普通動作,卻因為「國旗」問題引發軒然大波。布魯諾原本的IG貼文附上中華民國國旗,這是最真誠的感謝,卻在小粉紅集體反應過度的壓力下被迫修改。這種對符號的敏感度,只能讓人嘆服小粉紅的言論審查速度之快,甚至超越中國政府。難道他們真以為,撤下一個國旗符號就能左右現實嗎?小粉紅的國界恐懼無所不在布魯諾的這一舉動反映了國際藝人常在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之間被迫做出「政治正確」的選擇。由於小粉紅對台灣議題極為敏感,一旦國際名人涉及台灣主權,就會面臨輿論壓力。布魯諾為了避免影響中國市場而修改貼文,說明國際藝人面臨來自中國的強大審查壓力,但這舉動也揭示小粉紅強烈的民族主義和對台灣問題的過度敏感。小粉紅這種過度反應不僅損害了國際言論自由,也讓外界看到中國內部對國際事務的封閉與不容異議。自由的國際舞台上獨裁不應插手布魯諾火星人的貼文修改事件,實際上是自由社會與專制制度在全球舞台上的一次碰撞。小粉紅的「民族自尊」背後,揭示了中國控制言論的無所不在。每當有國際名人「不小心」說出台灣的名字,便會立即遭遇來自小粉紅的口誅筆伐,這已經成為一種控制言論自由的國際笑話。中國這種「戰狼」式的言論管制,只會讓國際社會更加堅信自由與民主的價值。
  • 投書 習近平的非洲大手筆:外交禮包還是債務陷阱?

    2024.09.06 | 20:47

    在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習近平宣布了為期三年的「十大夥伴行動」,並承諾提供高達人民幣3,600億元的資金支持。這一大規模的外交禮包包括無償軍事援助、基礎設施項目投資以及零關稅貿易優惠。中國與非洲的合作已經進行了數十年,但這次宣布的規模和力度前所未有。然而,這些表面上看來具有吸引力的合作項目,實際上卻可能暗藏風險,對非洲國家和中國自身都會帶來深遠影響。中國援非策略:雙贏還是單邊利益?習近平在峰會上高調宣布的人民幣3,600億元資金支持,意在鞏固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並展示中國在全球南方的領導地位。然而,這種大規模的經濟援助並非沒有代價。過去十多年,中國對非洲的貸款和援助已經讓許多非洲國家背負沉重的債務。中國的大筆資金雖然帶來了一些基礎設施的改善,但也導致了債務不可持續性以及國內資源被掠奪的問題。這使得一些非洲國家陷入了所謂的「債務陷阱」,難以擺脫中國的控制。一帶一路全球撒幣,誰正在為中國外交策略買單?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和失業率攀升,中國政府在此時依然選擇大手筆援助非洲,無疑引發了國內民眾的不滿。在對外援助上花費巨資的同時,國內卻要民眾忍耐經濟困境,這樣的雙重標準令人質疑。或許中國政府應該先關注自己家裡的經濟現狀,而不是一味地用外援來贏取國際影響力。儘管習近平的承諾旨在提升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但如果這些資金最終未能兌現,或者對中國自身經濟復甦毫無助益,那麼此舉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反彈。中非合作策略恐成雙面刃?霸權野心終將失敗而歸中國的對外經濟援助不僅僅是幫助非洲,更是為了擴張其霸權主義。通過債務陷阱控制非洲國家的命脈,中國企圖鞏固其全球影響力。然而,這種對外施壓、對內忽視的策略,反而暴露了其內政上的脆弱。當中國執著於擴大國際權力時,境內經濟困境卻越來越難以忽視。以筆者角度來看,中國霸權擴張策略最終可能成為雙面刃,既削弱了國際信譽,也使自身境內矛盾進一步加劇。
  • 投書 新疆美好敘事?警惕中國對台文化統戰

    2024.09.05 | 14:33

    中國近來積極透過網紅宣傳、邀請台商和台灣網紅前往中國旅遊拍片,並操作所謂的「新疆美好敘事」,試圖以軟性宣傳手段滲透台灣民眾的心靈。這種宣傳手法表面上看似無害,但背後隱藏著深層的政治目的,即試圖改變台灣民眾對中國的看法,並最終達到「思想統一」的效果。宣傳新疆美好:掩蓋人權問題中國試圖通過「新疆美好敘事」來淡化國際對其人權侵犯的批評,尤其是對新疆維吾爾族的壓迫。這種邀請台灣網紅和台商前往拍攝宣傳片的操作,無異於將無辜的台灣人民捲入一場政治博弈中,使他們在無意中成為中國宣傳機器的一部分,進而影響到自身商譽和國家聲譽。網紅拍片:文化統戰的另一種形式網紅和台商的參與為中國提供了一個進行文化統戰的窗口。這些看似與政治無關的旅遊影片,實際上成為中國對台灣宣傳的工具,使台灣民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中國的統治理念。因此,台灣社會必須警惕這類「非政治」活動背後的政治意圖。小心陷阱:拒絕軟性統戰滲透無論是網紅、台商還是一般民眾,都應保持獨立思考,了解背後的政治目的,並堅持自身立場,拒絕任何形式的統戰誘惑。簡言之,中國的軟性宣傳看似無害,實則危險,唯有堅守立場,台灣才能免於陷入中國統戰的陷阱。
  • 投書 中共「柚」來假仁慈!

    2024.09.04 | 10:16

    中國恢復文旦柚進口,表面上是給予臺灣農民「甜頭」,但事實上,這只是統戰的手段之一。中秋節前的突然「恩惠」,意圖分化臺灣內部,並強化對中國的依賴,讓農民誤以為只要靠攏中國,就能獲得經濟利益。然而,這種「假惠臺」政策,實際上暗藏政治算計,將經濟利益與政治利益綁在一起,最終目的是削弱臺灣的主權。政治操作下的出口風險中國以檢疫為由,隨意進行農產品的進出口限制,充分展示了其政治操作的手段。這種不可預測的政策變動,不僅增加了臺灣農民的風險,也讓他們陷入了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困境。臺灣必須積極分散市場,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才能在面對未來可能的「秋後算帳」時,保持穩定。捍衛主權,拒絕「糖衣砒霜」中國的「假惠臺」行動,再次強調了兩岸關係中的權力不對等。透過釋出看似經濟援助的政策,中國試圖以經濟利益為誘餌,逐步削弱臺灣的主權地位。然而,臺灣民眾應該認清事實,不被這些「糖衣砒霜」所迷惑,堅守主權,拒絕成為中國統戰策略的棋子。
  • 投書 美中對談重啟,台灣該注意什麼?

    2024.08.29 | 15:02

    近期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訪問中國,再次引起了國際社會對台海局勢的關注。雖然美中雙方在多個議題上各說各話,但蘇利文明確表示,美方重視台海和平穩定,並重申對印太地區盟友的承諾。這一表態無疑再次強化了美國對台灣的支持,特別是在當前中共軍事威脅增強的背景下。台灣應對中國威脅,美方承諾至關重要在這次會談中,中共仍然堅持「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並要求美方停止對台軍售。然而,美國對此並未退縮,反而強調會繼續捍衛盟友,維護台灣的安全。這也反映出台灣在美中關係中的戰略重要性,尤其在面對中國統一壓力時,美方的支持顯得尤為關鍵。美中對話不易,台灣需強化自我防衛儘管美中高層溝通持續進行,但雙方在台灣問題上仍存在巨大分歧。對台灣而言,這種分歧提醒我們必須加強自我防衛能力,並在國際舞台上爭取更多的支持。只有在內外兼修的情況下,台灣才能在複雜的國際局勢中穩定前行。兩岸問題成國際焦點,台灣需謹慎應對未來挑戰美中對話的重啟給予了某種程度的和平保障,但台灣仍需保持高度警惕,並確保在各方面做好充分準備。未來的局勢將如何發展,取決於台灣如何捍衛自身主權,並在國際社會中找到適當的戰略位置。
  • 投書 中共軍演巨資耗費,最終將徒勞無功!

    2024.08.28 | 12:59

    《路透社》根據我國軍方內部報告披露,2023年中共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演習花費約153億美元,相當於中共國防預算的7%,也是臺灣2023年國防預算的85%。這筆巨額開銷的背後,揭示了中共當局試圖掌控第一島鏈的戰略意圖。然而,這樣的軍事投入最終可能不會帶來實質性的成果。首先,中共頻繁的軍演未能有效改變臺灣民眾的意志。臺灣人民在面對中共威脅時展現出更強的團結與抵抗意志,而這些高成本的軍事活動只會進一步強化臺灣的自我防衛意識,並加深國際社會對臺灣的支持。事實上,這樣的威脅姿態不僅無法迫使臺灣妥協,反而可能促使更多國際力量參與到臺灣問題中,從而增加中共實現其目標的難度。其次,經濟代價是中共難以忽視的問題。儘管中共經濟規模龐大,但如此大規模的軍事投入長期下去,勢必會給中共經濟帶來壓力,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共當局將資源投入到軍事擴張上,而非經濟發展,可能會影響中共的長期經濟穩定,並導致內部矛盾加劇。綜合來看,中共耗費巨資進行對臺軍演,從戰略、經濟和國際政治角度來看,都面臨重大的挑戰。這樣的軍事行動最終只會讓中共政府陷入更深的外憂內患困境,無法達到其預期的效果,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 投書 日本領空遭共機侵犯,台灣應該擔心嗎?

    2024.08.27 | 10:16

    據日本防衛省昨(26)日表示,中共派遣情報收集機侵犯長崎縣男女群島近海的日本領空約2分鐘,這也是中共軍機首次明目張膽侵犯日本領空,此舉亦標誌著東亞地區安全形勢的不斷升溫,並對區域內的戰略平衡產生了深遠影響。然而,此次事件不僅直接挑戰了日本的領空主權,也間接影響了台灣的安全局勢,使台灣的戰略定位愈發重要。首先,這次中共軍機侵入日本領空的事件顯示出中共在東亞地區的軍事擴張愈加積極。針對日本領空的挑釁行動,反映了中共在東海和南海地區的主權聲索和軍事活動正在全面擴大。對於台灣而言,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警訊。台灣位於中共、日本、南海三者之間的戰略要衝,這使得台灣在東亞安全局勢中的地位變得更加敏感。隨著中共在周邊地區的軍事壓力增加,台灣可能面臨更加嚴峻的安全威脅。其次,台灣與日本在地緣政治上有著緊密的聯繫。釣魚台(尖閣諸島)問題上,中共對日本的挑釁行為實際上也對台灣構成了間接威脅。若中共在該地區持續加強軍事行動,台灣可能被迫進一步強化自身防衛,並加強與日本及其他盟國的安全合作。台灣的防空識別區與日本防空識別區相接壤,雙方必須協調應對中共日益增長的軍事壓力,以確保區域安全穩定。再者,中共對日本領空的侵犯也進一步強化了美日同盟的作用,而美日同盟的加強無疑會對台灣的安全保障產生積極影響。台灣長期以來依賴美國的安全承諾,而美日同盟在應對中共威脅時,勢必會更重視台灣的安全態勢。此次事件可能促使美日同盟加強對台灣的安全支持,特別是在台海局勢日益緊張的背景下。然而,台灣在這一系列事件中的定位也需要慎重考量。雖然台灣有著與日本和美國共同應對中共威脅的戰略利益,但台灣也需警惕過度介入東亞地區的軍事緊張,避免激化與中共的衝突。在外交上,台灣應謹慎應對,並加強與區域內國家的對話與合作,尋求更多支持與保障。總的來看,中共軍機侵犯日本領空事件,強調了台灣在東亞安全局勢中的重要戰略地位。未來,台灣應在軍事和外交上做出更積極的應對措施,強化防衛能力,同時深化與日本及美國的合作,共同應對中共的軍事壓力。
  • 投書 中國總理李強展開訪俄之旅,臺灣應警惕中國強硬政策加劇

    2024.08.23 | 19:05

    中國總理李強近期訪問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彰顯了中俄兩國在經濟與外交上的進一步合作。李強此次訪問不僅強調了中俄關係的穩定性,還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涵蓋教育、科技、跨境貨運等領域。這些舉措顯示,中俄兩國的戰略夥伴關係正向更深層次發展。白俄羅斯與中國關係深化,強化獨裁體制對抗民主國家在李強訪問期間,白俄羅斯與中國雙方也強調了「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雙方承諾在科技、工業和綠色發展方面進行更密切的合作。這種合作不僅有助於鞏固兩國的經濟聯繫,還進一步強化了他們在國際事務中的協同立場,尤其是在抵抗美國聯合民主國家策略方面。中俄綿密經貿合作,引發國際社會警惕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並未譴責俄羅斯,反而加強了經濟聯繫。這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關注與警惕,尤其是在烏克蘭局勢持續緊張的背景下。美國及其盟國擔憂,中俄合作可能削弱對俄制裁效果,並進一步破壞全球秩序的穩定性。中國在全球舞臺上扮演的角色因此面臨更多質疑。中國強硬立場不減反增,兩岸情勢日趨緊張此事件對臺灣與中國關係的影響值得深思。首先,中俄關係的深化顯示中國正尋求更多的國際盟友來對抗西方壓力,這可能使北京在對臺問題上更為強硬。其次,中國在國際事務中不斷加強合作的態勢,可能進一步促使北京對臺灣問題採取更積極的態度。臺灣政府需要警惕這一趨勢,並強化國際合作,應對可能的挑戰。臺灣應該如何應對中俄關係變化?面對中俄兩國不斷加深的合作,臺灣應該加強與美日等盟國的合作,並提升自身防衛能力。此外,臺灣應利用國際場合,強化與其他國家的聯繫,尋求更多的國際支持,以應對中國可能在臺灣問題上採取的行動。這不僅能提升臺灣的國際地位,也有助於遏制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擴張行為。
  • 投書 「爛尾娃」困境日益加劇,中國經濟盛況僅是自欺欺人

    2024.08.23 | 06:53

    中國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青年失業率達到17.1%,較6月上升3.9個百分點,創下今年新高。這一現象不僅凸顯中國經濟面臨的困境,也對年輕一代的未來構成重大挑戰。陸委會也針對這一情況,警示臺灣年輕人謹慎評估赴中發展的風險。 爛尾娃現象,突顯經濟困境「爛尾娃」這個新詞彙在中國社群媒體上流行,描述那些有大學學歷卻無法找到工作的青年,彷彿他們的未來如同「爛尾樓」般停滯不前。這一現象反映出,中國經濟在多重危機下陷入停滯,青年人即便擁有高等教育,卻仍然無法在不景氣的環境中找到合適的工作。 政府干預過多,破壞市場機制中國政府對金融、科技、教育等領域的過度干預,導致經濟活力受挫,市場無法自由發展。政府的集權政策和對市場的過度控制,不僅削弱了創新能力,也讓企業難以承受高壓監管,進一步加劇了失業問題。 企圖隱瞞數據,無法解決根本問題面對青年失業率的高漲,中國政府選擇隱瞞真實數據,停止發布青年失業率的具體數據,這種掩蓋真相的做法無助於解決問題。這顯示出政府在經濟管理上的無能和缺乏信心,反而引發了社會的不滿和質疑。 社會契約瓦解,顯示中國政府施政無能根據多項調查,中國民眾對現行政治體制的不滿情緒正在加劇。他們逐漸將經濟困境歸咎於不公平的體制,這反映出政府與民眾之間的社會契約正在瓦解。然而,中國政府目前對此並無作出根本性改革之意願,仍將重點置於鞏固自身政治利益,導致中國境內年輕一代無法在公平的環境中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最終只能在壓力和困境中迷失方向。
  • 投書 中共核潛艦遇難真真假假,明顯是為形象而草菅人命

    2023.10.05 | 08:10

    國外潛艦研究觀察家8月22日在X平台發文,指稱一艘共軍○九三型「商級」核潛艦於演訓時發生意外、官兵全數罹難,然因沒有可信證據,後續又將文章刪除,且中共官方亦公開表示,潛艇在「臺灣海峽」發生事故的傳言「完全錯誤」,此事遂以「假新聞」結論告一段落。然而,這真的是事實還是為了維護共軍戰力形象而編造的謊言呢?身兼軍委主席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訪問南非返國後立即授權已數月未公開露面的張又俠,於8月28、29日主持「全軍裝備質量工作會議」,會議中罕見要求以「對官兵生命負責的態度」來提升裝備質量,被外界解讀為默認確實發生潛艇事故,並造成重大人員損失;再者,9月初傳出原應在8月底返回基地,並實施正常休假的艦上官兵,遲遲沒有回家,導致家屬在等不到人的情況下四處打探,這些行徑使事故的真實性急劇升高。時隔1個多月,英媒《每日郵報》再度引述一份英國國防部秘密報告,聲稱中共編號「093-417」的核潛艦於8月21日受困自家於黃海設置的陷阱中,後因潛艇氧氣系統發生災難性故障導致船員中毒,艦內55名官兵恐已全數罹難,看來中共國防布這次是真的遮不住了!截至目前尚無公開消息可證實中共核潛艦遇難,且中共官方也持續否認相關猜測,然據筆者觀察,中共發生這類重大軍內事故時,當局會為了保密與維持形象,通常不會立即進行究責,而是選擇以其他理由懲處或調整職位,至於事件的損傷程度也只能透過悼念儀式、家屬探訪等新聞間接證實。總而言之,從中共核潛艦遇難事件中,可以看出中共各階層為自身形象與利益,對官兵家屬們的擔憂避而不談,中共當局這種「殘民以逞」心態,有何資格要求人民擁護之,亦又有何資格與臺灣談「兩岸民族共榮」呢?
  • 投書 對臺軍演是場失敗的紅色宣傳!

    2023.08.24 | 14:41

    18日副總統賴清德日前結束出訪巴拉圭、過境美國行程,次日中共便無預警宣布在臺灣周圍舉行聯合海空演習,並透過官方微博發布諸多統戰宣傳影片,意圖合理化軍演行動,同時藉營造戰爭氛圍來影響國人對兩岸關係的政治立場。然而,中共於軍演期間頻發統戰圖卡及影片,動作如此之大,內容卻自相矛盾、破綻百出!中共官媒《人民日報》於19日深夜以中藥材當歸的諧音為梗,發統戰圖文「臺灣當歸」,意圖傳達「祖國必須統一」之思想,眾多小粉紅亦爭相留言支持「一中原則」,但此榮景亦止步於陸區社群媒體平臺而已,在經由海外網友於前身是推特的X平臺發起線上即時民調,逾6成選擇由中華民國統一而非中共,甚至還有人留言譏笑當歸吃多上火,小粉紅恐是虛火上升冷靜難。可笑的是,宣傳鬧劇並未就此停手,中共東部戰區官方微博帳號於20日發布戰訓MV「守護Ⅲ」,片中自詡為「媽祖」守護神,將以「反獨」態度守護臺海和平;不出所料,此舉再次受到網友的嘲諷,直言無神論的中國人,企圖以「媽祖」之名發動戰爭,十足展現出中共的自大及愚昧。面對中共胡鬧的統戰圖卡及影片,國防部依循往例,亦製作相關備戰影片進行反制,片中如實呈現國軍官兵 24 小時堅守崗位、嚴密監控敵情的畫面,維護區域和平穩定的決心;由此可見,雙方文宣圖卡及影片的攻防戰中,國軍明顯更勝一籌,而中共拙劣統戰手法則是令人嗤之以鼻。言歸正傳,儘管此次中共紅色宣傳策略以失敗告終,但其對臺灣進行認知戰力度,明顯是有增無減,請大家若再次看見這些統戰影片時,務必維持警戒心、記住這次找碴手感,共同抵制中共紅色滲透行徑,為捍衛民主自由盡一份心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