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 逢年過節送禮的必要性?企業送禮是誠意還是表面

    2022.12.02 | 11:06

    若家裡自己經營企業,常常會在逢年過節時收到來自各大廠商、客戶的禮盒,數量多到分送不完,自家吃也吃不完,很多禮品因此常常放到過期而浪費……許多人常在想,企業間在節慶互相送禮真的有其必要性嗎?不僅對於公司來說是一項支出,每次要挑選有新意又有誠意的禮品也很費工夫,再說了,送禮這件事代表的究竟是企業想交好的誠心,又或許只是維繫生意關係的表面功夫?先來談談送禮的對象及時機點,除了有生意往來的企業間常互相送禮,其實企業在三節送禮給自家員工也不少見,不過比較常見於中小企業,而許多大企業考量到公司規模大、員工數量多,則通常會以禮金取代。在送禮文化中,送禮的時機點非常重要,如果選在錯誤的時間點送禮,反而會讓收禮的一方摸不著頭緒,嚴重者甚至會讓對方誤以為是否有意透過送禮來推動生意進行,或是解決某些生意上的糾紛、勾結。比較適當的送禮時機點通常是在三節(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生意談成後幾週內、自己公司與對方公司的成立紀念日等,不僅有正當的名義可以祝福、感謝對方,也能達到維持關係的目的。送禮的內容對於在送禮文化中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禮品的價值、用途、含意對於能不能達成送禮的目的都有影響,通常企業間送禮的價格會抓在1500至6500元之間,但如果是節慶送給員工的禮盒,價格則大多會壓在1000元內。而最常見的禮盒不外乎就是酥類、餅類的禮盒,如蛋黃酥、鳳梨酥、大餅等,茶葉、肉鬆、堅果禮盒也不少見,另外還有紅酒、巧克力等都是普遍能接受的禮品。但有些行業也有一些特別的禁忌,像是送給醫療機構或醫療人員要避免鳳梨,因為代表生意旺;送給金融股市業要避免芭樂等,因為芭樂帶有空頭支票的含意(芭樂票),這些「眉角」在送禮時可都要特別注意,以免沒達成送禮的目的,反而還有損自家企業形象。但大家逢年過節收禮收久了就會發現,有時收到食物禮盒,但家裡的人不喜歡,因此食物一直沒吃放到過期就浪費掉了,要送人但別人家裡也有一大堆禮盒吃不完,甚至有網友分享過過節時親友間互相送禮,彼此又互相轉送,轉了十手後自己送出去的禮盒竟然送回到自己手上,到底要怎麼樣才能送禮送得有誠意,又不會浪費禮品呢?其實很簡單,送保存期限比較長、個別包裝、可以配三餐主食吃的食品、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等,食品類如真空包裝一口烏魚子、真空一口干貝、肉鬆等,食材高級且能夠與正餐搭配享用,而保健食品如雞精、薑黃補品等,盡量是以果凍、條狀、隨身即食包為主,讓收禮者外出旅遊都方便帶,要再分送給朋友也很容易,這樣的小心思也會讓收禮者感受到送禮者的用心。其實企業間送禮除了表現出祝福的心意,當然一定都還帶有希望能繼續維持生意關係的含意,送禮並不是絕對必要,也有許多能夠取代送禮的方式能促進彼此的關係,不過對方若是收到了很滿意的禮盒當然也會有加分效果,且會更其期待未來彼此還能有更進一步的合作關係。
  • 投書 下修公民權至18歲 是一個假議題?

    2022.11.07 | 12:21

    今年3月25日,公民權下修至18歲的憲法修正法案正式由立法院通過,並將送交至年底的公民投票複決。若在今年年底的公投中,過半數具有中華民國選舉權資格的公民對此修正法案投下同意票,在未來,台灣公民只要滿18歲且精神心智正常,就能擁有選舉及公投的投票權,也能作為被選舉的主體。在2005年的第七次憲法修正中,國民大會新增了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12條,此條文規定大幅地提升了通過憲法修正案的門檻,因而導致往後將近20年來任何憲法修正案都難以通過。在立法院的上一個會期中,立法委員開始著手修正憲法,而在眾多法案中,下修公民權年齡至18歲的憲法修正案受到113位立委中的109位支持,成功通過修憲的第一階段。然而,第二階段才是修憲最關鍵也最為困難的一環,必須由大約965萬名擁有中華民國選舉權的公民投下同意票,修憲案才算真正通過。若此法案最終能夠獲得過半數中華民國公民的支持,則此將成為台灣憲法修正的道路上,非常具備歷史意義的一大進步。在憲法修正門檻如此高的規定下,能夠有效推動法案前進的確是值得令人開心的事。但凡事都是一體兩面的,公民權資格是否應下修至18歲是很值得討論的議題。在現代科技發展及網路普及下,年輕人能夠輕易地在網路上獲取任何有興趣的資訊,相對於資訊傳播速度慢的傳統時代,現代年輕人絕對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各式時事議題。因此提早賦予年輕人公民權,是培養年輕人批判思考、獨立思考能力的一個很好的方式,也能給予年輕世代一個開放的平台表達意見。但在另一方面,即使18歲的公民已經有足夠智識能夠理解社會上的公共議題,由於缺乏社會歷練,部分年輕人或許難以從不同的社會角度思考單一議題,因此難做出理性的決策。此外,公民權資格的下修,也代表著具備選舉權資格的公民基數將會增加,如此一來,下一次修憲案公民複決的門檻又會向上提升,然而卻無人能夠確保投票基數增加的情況下,是否能保持穩定的投票率。事實上在美國及日本都在投票年齡下修後,投票率都有下降的趨勢。下修公民權至18歲,是否其實為一個假議題?「投票年齡」及「有資格投票」間事實上並沒有絕對的關聯性,17歲的女高中生也有可能比60歲的婦人更能做出客觀、理性的決定。比起討論年齡,我認為討論一個人所具備的專業能力、知識水平、社會歷練及理性人格特質能否支持其做出對於國家有正面影響的決策,應會是賦予公民權資格較好的判斷標準。然後又何以輕易以這些判斷標準去分類出社會上具有投票資格的公民呢?
  • 投書 牙齒矯正值得做嗎?先問問自己擁有漂亮的牙齒是否重要

    2022.11.03 | 10:39

    「好羨慕她露齒笑得這麼漂亮」「媽我可以去矯正牙齒嗎?」「牙齒是我生給你的欸,讓他自然長就好了,矯什麼正,很貴欸」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大約有七成的人有牙齒不整齊的情況,包含我們常聽到的暴牙。牙齒不整齊固然會有很多健康上的問題,像是咬合不正導致牙齦反覆發炎、難以正常咀嚼,以及多顆牙齒重疊導致不容易清潔乾淨,引發長期口臭的問題。暴牙及牙齒排列不整齊,其實不只是天生牙齒生長以及基因遺傳的因素,還會因為一些小時候的習慣所導致,像是在牙齒發育階段時常常吸吮手指、常咬硬的東西、吃東西用錯誤的方式咀嚼或是常咬下唇,這些動作都會讓牙齒生長時不斷地被推擠,還有些動作會無意識地將舌頭頂在門牙上,長期下來就會形成暴牙。牙齒不整齊並不只是生理功能上的問題,有醫師指出有許多有一口暴牙的孩童,常常因為覺得自己的牙齒很醜,所以不太敢開口笑,也不敢開口講話,深怕被別人見到自己的暴牙後會被嘲笑或被排擠,有些人甚至因此產生心理障礙,變得很自卑,對於往後與人相處交際上都有負面影響,但很多家長卻把孩子不善言詞、不善交際歸因於孩子的性格,卻沒想到其實是一口暴牙惹的禍。還曾在許多論壇、部落格上看過很多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孩子,五官長得不錯,美中不足的是卻有一口亂牙,常在學校時被班上男生笑說是章魚,還被女生朋友說像是兔子、老鼠,講這些話的人或許認為只是不經意的玩笑,被嘲笑的一方卻總是非常受傷,畢竟臉不好看能用化妝品修飾,自己卻難以改變自己的亂牙,每次照鏡子時就感到非常自卑,只好一踏出門就戴上口罩,還要時常被問為什麼總是把口罩戴著。因為牙齒而被嘲笑是許多人童年時期的陰影,不過要改變亂牙及暴牙,牙齒矯正一定是一個大家都有聽過的方式,正顎手術其實也是一個方法,當暴牙是因為骨頭突出而造成時,正顎手術可以改正骨頭的位置,改善咬合不正的問題,不過是屬於相對少人進行的療程。要做牙齒矯正其實不是那麼容易,畢竟矯正是透過固定器去迫使牙齒每天一點一點微幅地移位,因此越嚴重的情況要矯正的時間會拉的越長。矯正過程中,牙齒大幅度移動時的疼痛感也常讓人受不了,甚至是晚上會被痛醒,好幾天吃不下飯。還有一個許多人考量到的問題是矯正費用。現在的矯正除了大家以前常看到的「傳統式矯正器」,也就是我們說的大鋼牙,還有昂貴但透明美觀的「隱適美」,以及可以針對牙齒外觀進行矯正的「微矯正」。在大約2018年時,傳統式矯正器的費用大約是10萬上下,在近年來通貨膨脹的情況下費用又漲了大約一至兩成。而隱適美的價格普遍又是傳統矯正器的1.5至2倍,微矯正的價格則是因狀況而異,通常會介於傳統式的價格及隱適美的價格之間,對於情況不嚴重的人來說是個好選項。不過不論是做哪一種矯正,如果以一個在外租屋的普通上班族來說,大概省吃儉用都還要花上一年兩年的存款才足夠進行矯正,這也是許多人在思考是否要做牙齒矯正時最令人煩惱的事。牙齒矯正究竟值不值得做?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各位可以先問問自己,擁有一口漂亮的牙齒對你來說的意義是什麼?牙齒會跟著人一輩子,如果一個人從小就因為很醜的牙齒而感到自卑,在求學過程因此人際關係不好,出社會後也因為牙齒而不敢大方地與同事、客戶溝通接觸,那我想花錢做牙齒矯正對於這個人來說是非常值得的。牙齒矯正結束後,在鏡子中看著整齊排列的牙齒,真的會讓人更喜歡自己的外表,當一個人喜歡自己的外表,就會散發出充滿自信的氣質,做起許多事來更有幹勁,也會更願意開口與他人接觸溝通。雖然很誇張,但對於某些人來說,牙齒矯正或許會成為一個人生轉捩點也說不定呢。 部分內容出自:全球七成人口齒列不整 衛福部推正確矯正觀牙齒也有微整形,微矯正輕鬆找回自信笑容習慣托腮、愛咬冰塊!醫師揭牙齒變歪的五大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