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鍾鎮宇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鍾鎮宇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蹭聲量還是理念之爭? 藍黨魁競逐應回歸正軌

    2025.10.05 | 14:56

    藍營黨主席選舉之爭,看似檯面上六位選手均有克制、不相互攻訐,然而私下角力與擦邊球齊發,使得支持者之間摩擦加劇。筆者見此情況,不禁感嘆,這些舉動對於國民黨未來的團結蒙上巨大陰影。比起蹭聲量、情緒勒索的方式,候選人更應該回到核心課題──國民黨後續的發展路線。 選舉期間,候選人常見的操作是祭出「大咖牌」,企圖以政治明星的站台為自己造勢。然而,這種訴諸外援的方式,非但無助於展現個人實力,反而容易演變為鬧劇。近期在手機群組中大量流傳的簡體字影片,就是明顯的例子。影片宣稱表態支持鄭麗文,這不僅可能讓外界質疑大陸介選,更在社會大眾引發不必要的揣測與不安。 更荒唐的是,其中一支影片甚至直接被當事人跳出來駁斥。影片斗大標題寫著「連戰之子李德維出現鄭麗文身邊」,意圖營造連勝文支持的假象。結果連勝文本人立刻痛斥:「我的父親什麼時候多了一個姓李的兒子?這個世界上還有比這更愚蠢的助選方式嗎?」。筆者敢說,接下來還會有許多「不知名委託人的黨內民調」滿天飛,鼓動各方支持者的敏感神經與情緒,不應該在引入民進黨的鬥性時,一同引入民進黨令所有人不齒的選舉奧步。 其實,國民黨主席的候選人應該拿出明確的主張與論述,才能吸引黨員支持,並進一步提出能說服非民進黨支持者的可行方案。倘若只是效仿民進黨名嘴式的政治風格,不斷提出問題、抨擊中央,卻無完整改革藍圖,那麼主席競爭最終只會淪為表演。候選人最基本應回答的問題包括:第一,如何在不被指責「賣台」的前提下,擴大兩岸交流、緩和局勢?第二,國民黨如何與白營建立合作機制,增進互信?這些問題,若無清晰答案,談何帶領國民黨走出困境? 至於外界常問的「吸引年輕人支持」問題,更是一個偽命題。國民黨如今不是執政黨,沒有龐大資源可以「政策買票」,新任主席也不是未來要角逐總統的人選。與其不斷空談,不如正視民意走向。根據「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八成八民眾認為兩岸有必要維持溝通管道,四成六期待經貿持續加強,雙雙創下新高。若國民黨能妥善定位兩岸政策,在不跪、不舔的前提下,讓區域緊張降溫,為台灣創造更大生存發展空間,自然就能逐步爭取到年輕世代的認同,也為總統候選人鋪出可行的道路。 因此,這場主席選舉的焦點,不應停留在誰喊話最尖銳、誰聲量最高,而是要檢視誰有能力端出一份務實的藍圖。選民期待的是一個能帶領國民黨穩健前行的領導人,而不是只會上政論節目搏聲量的名嘴。短期激情或許能博得一時掌聲,但長期來看,只會讓國民黨與社會主流價值漸行漸遠,無法真正凝聚民心。 更重要的是,黨魁承載的是整個政黨的方向。若只是為了「選贏」而迎合基層情緒,把路線推向極端,那麼國民黨不但無法拓展中間選民與年輕世代,反而會被社會貼上偏激、保守的標籤,失去與民意對話的機會。相反地,若能展現成熟穩健的願景,整合社會資源,才能讓國民黨重新扮演好對抗民進黨執政傲慢的角色。 總而言之,這場黨魁之爭的真正價值,不在於誰最會喊口號,而在於誰能端出具體、可行的改革計畫,說服選民國民黨仍有能力治理台灣。倘若候選人只是沉迷於蹭聲量與擦邊操作,國民黨只會在路線上愈走愈偏。但若有人願意誠實面對兩岸、改革與合作等挑戰,國民黨才有可能重新贏回台灣社會的信任,重新贏回中華民國的執政權,走上一條務實、穩健的改革復興之路。
  • 投書 國民黨的未來在於掌握「跨世代合作」密碼的領導人

    2025.10.01 | 14:25

    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首次出現全員到齊辯論,外界最矚目的焦點落在郝龍斌與鄭麗文兩位候選人。然而,兩人對「黨的未來」理解與實踐卻呈現天壤之別:「跨世代合作」與「世代交替」的論述,已經高下立判。 郝龍斌身邊站著鍾沛君、詹為元、柳釆葳、李明璇等年輕的國民黨希望,這些人並非過去那種「人形立牌」,而是真正在第一線衝鋒陷陣的「新血」。郝龍斌把這些年輕人納入辯論與改革規劃中,與老將的經驗結合,展現出國民黨難得一見的「跨世代戰隊」。這不只是口號,而是具體行動。從辯論中瞭解到,過去為國舉才葉慶元律師、羅智強委員,到如今網羅新世代戰將加入改革,郝龍斌一次次用行動證明自己能把「人才傳承」落實在國民黨裡。 相較之下,鄭麗文雖然長年在政論節目為黨衝鋒,值得肯定,但這次選舉高舉「世代交替」的大旗,卻屢屢出現嚴重落差。公開場合,她身邊幾乎見不到青年,卻時常傳出是金主、商業大亨陪同,這與她的口號形成強烈對比。說穿了,這不是「世代交替」,更像是「金權復辟」。一旦黨主席的號召力建立在金主而非青年基層,那麼「世代交替」就只是空洞的標語,黨內看不到年輕人,黨外更看不到誠意。這樣的改革,如何讓黨員相信? 國民黨不能再被「帳面年輕」的假象所矇騙。黨需要的不是年齡上的包裝,而是一個真正能給年輕人舞台的領導者。主席的價值在於能否搭起跨世代的橋梁——既承接資深世代的智慧,也要給予青年衝鋒的空間。唯有如此,國民黨才能擺脫「老人政黨」、「金權政黨」的標籤,才有重返執政的可能。 如果一再強調「世代交替」,卻連一個願意站在身邊的年輕戰將都找不到,那就是最諷刺的「表面交替」。這種喊口號式的改革,不僅無法凝聚黨員向心力,還會徹底斷送國民黨重建社會信任的契機。 國民黨正處於歷史轉折點。經過多年在野的掙扎,黨需要的不只是「抗衡民進黨」的口號,而是一個能真正培育人才、重建組織、跨世代整合的領導人。從這場辯論的差異已經可以看出,誰是真正走在改革路上的領導者,誰又只是停留在口號與金權的幻象。 一個政黨的生命力,不在於喊了多少次改革,而在於年輕人願不願意進來、留下來,並在成長過程中有資深前輩的引領,避免重蹈覆轍。這就是「跨世代合作」的力量,也是國民黨走向未來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