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蘇緯政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中國
  • 社會
  • 娛樂
  • 網紅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財經
  • 環保
  • 體育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Google News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蘇緯政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打造護台海盾 無人船艇國家隊啟航

    2025.08.25 | 17:42

    打造護台海盾 無人船艇國家隊啟航夜幕下的海面,數艘高速艇貼浪疾駛,沒有艦橋、沒有船員,卻能自主規劃航道、精準執行任務。這不再是科幻場景,而是全球海防的真實樣貌。從黑海到南海,無人船艇正重塑海上力量,並推動國防與產業轉型。以俄烏戰爭為例,烏克蘭利用低成本、高速的無人船艇多次迫使俄羅斯黑海艦隊撤離部分港口,驗證「以小搏大」的不對稱作戰優勢。美國、澳洲、紐西蘭等國積極開發風能與太陽能驅動的長航時無人船艇,應用於海象監測、港口巡邏與人道援助等,顯示低耗能、長航時與模組化設計已成趨勢。無人船艇具備長航時、高載重、匿蹤等特性,能執行監偵、反潛、布雷、電子戰等多元任務。若運用蜂群戰術或多載具協同作戰,不僅能壓制敵方防禦,亦能在平時巡防與突發狀況中迅速應變。對四面環海的台灣而言,無人船艇不僅能捍衛海疆,更能結合半導體、資通訊、人工智慧(AI)、精密製造、IC設計與造船工程等科技優勢,帶動產業升級,打造自主供應鏈與出口競爭力,成為新的「護台海盾」。筆者建議,政府應加速推動無人船艇的整體戰略佈局,建立國家級研發中心並規劃專用試驗海域。同時,應導入AI與自動化生產,縮短從研發到量產的時程,採取開放介面與模組化設計,提升零組件的即用性,降低維護成本。此外,應強化抗干擾與資安防護,確保通訊安全與導航穩定性,並透過軍民合作,應用於離岸風電設施巡檢、港口安檢、漁業監測、海洋科研及災害勘查等領域。另外,應擴大補助學術界相關研究計畫,鼓勵大專院校開設無人船艇設計、AI應用、海洋工程等多元課程,培育跨領域專業人才,並深化國際技術與市場合作,厚植創新能量,拓展外銷商機。台灣需要可快速量產、具戰力的「無人船艇國家隊」,串連設計、製造、測試與後勤,建構完整的產業鏈,確保關鍵技術與生產能力掌握在我國手中,落實國防自主,平時能穩固海域安全,戰時能迅速嚇阻威脅。當國產無人船艇編隊破浪馳騁時,將象徵我們守護台灣的決心與能力。唯有打造堅實的「護台海盾」,台灣才能破浪前行、永續安定。蘇緯政(作者是大學講師、前立法院院長秘書)
  • 投書 守護美麗的海洋精靈—台灣白海豚

    2025.08.13 | 20:14

    守護美麗的海洋精靈—台灣白海豚台灣白海豚(Sousa chinensis taiwanensis)是台灣西海岸的特有亞種,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危」(CR)。根據近年監測推估,目前僅存約45至50隻,相較於2002年學者估計的近百隻,數量已銳減近半,平均每年減少約3%至4%,且族群結構呈現明顯高齡化趨勢。若不採取積極保育措施,台灣白海豚恐將走向滅絕,進而危及台灣沿海生態系平衡。每年媽祖誕辰前後,因東北季風轉弱,台灣白海豚的身影更容易被看見,漁民相信牠們是來為媽祖祝壽,而稱之為「媽祖魚」。牠們的體色在活動時因血液循環加快會呈現粉紅色,背鰭隆起明顯,辨識度極高;牠們不僅展現親子教養行為,也擅於跨群體互動,動作優雅而靈動,深受沿海居民喜愛,象徵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在生態系中,牠們是位於食物鏈高位的指標物種,族群健康即是海洋環境品質的重要訊號。保護台灣白海豚不僅關乎生物多樣性,更是傳承台灣海洋文化的責任。台灣白海豚面臨多重挑戰:沿岸開發、填海造陸、港口擴張及離岸風電設施等,持續破壞其棲息地;流刺網與底拖網造成的誤捕或外傷,亦是導致族群傷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工業廢水、農業逕流及生活污水排放,造成重金屬與多氯聯苯(PCBs)等有害物質累積於體內,可能降低其免疫力並引發皮膚病變與脊椎異常。此外,水下施工噪音及頻繁船舶活動,也會干擾牠們的回聲定位、覓食與繁殖行為。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海水溫度與鹽度變化,更進一步壓縮生存空間。這些威脅交織影響,使白海豚難以自然繁衍,陷入存續危機。搶救台灣白海豚,刻不容緩。政府應落實《野生動物保育法》及《海洋保育法》規範,明確劃設海洋保護區,限制或禁止破壞性開發行為,嚴格執行已公告的763平方公里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管制措施,完善環境影響評估機制,並針對重大開發案進行更全面的生態衝擊分析。同時,可推動「台灣白海豚友善產業認證」,協助漁民改用無害漁具,轉型發展生態旅遊。企業則應採取減噪工法,調整施工時程以避開繁殖季,並要求船舶減速航行。此外,建議設立「台灣白海豚保育基金」,整合企業、學界與民間團體資源,推動長期監測、救傷復育與生態研究,並加強公民教育,提升全民海洋保育意識。全民參與是保育成功的關鍵,透過減塑、淨灘及環境宣導等行動,每個人都能為台灣白海豚的未來貢獻心力。台灣白海豚能否持續在台灣海峽自由悠游,正考驗我們對海洋永續與環境正義的承諾。唯有政府展現決心、企業承擔責任、全民共同努力,才能守護這群美麗的海洋精靈,為後代保留台灣珍貴的生物多樣性與海洋記憶。蘇緯政(作者是大學講師、前立法院院長秘書)
  • 投書 點亮台灣 邁向亞太科技創新樞紐

    2025.08.06 | 16:44

    點亮台灣 邁向亞太科技創新樞紐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貝爾弗科學暨國際事務中心(Belfer Center)於2025年6月發布《全球關鍵新興科技指數報告》(Critic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dex Report),針對全球前25國在人工智慧(AI)、生物科技、半導體、太空科技與量子科技等五大關鍵新興科技領域的整體表現進行綜合評比。報告指出,美國憑藉多元的創新生態系與雄厚的研發資源,在五大科技領域全面領先,尤其以AI與太空科技的表現最為卓越。中國位居第二,特別在生物科技與量子科技領域展現急起直追之勢,反映出其國家動員能力與規模優勢。歐洲位居第三,儘管具備發展潛力,惟在整合資源方面仍顯不足。日本、韓國、英國、德國則分居第四至第七。台灣名列第八,歸功於半導體產業與相關供應鏈的卓越表現,以及整體科技研發實力。報告中亦指出,當前無任何單一國家能全面掌握半導體供應鏈,國際間協調與合作將會是未來維持競爭力的關鍵。此報告高度肯定台灣在半導體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尤其,台積電(TSMC)主導的先進製程技術,掌握全球七至九成的最先進晶片產能,使台灣在晶圓製造、封裝與材料等領域皆位居世界前列,並支撐AI、5G與高效能運算等全球前沿技術的應用需求。儘管台灣在AI與量子科技領域尚未躋身領先群,但擁有強大的資料處理能力與資通訊科技基礎,若能有效結合半導體產業優勢,積極投入AI晶片設計與量子感測技術應用等,未來有望切入新興賽道,進一步拓展科技新版圖。然而,台灣亦面臨諸多挑戰。首先,半導體產業供應鏈易受地緣政治衝擊影響,其穩定與安全需高度關注;其次,在AI、生物科技與量子科技等新興領域,台灣的人才培育及資源投入仍顯不足而亟需加強。此外,美、中科技競爭升溫與兩岸關係緊張局勢,更使台灣成為地緣政治下的重要戰略焦點。這些挑戰固然伴隨風險,卻也同時提升台灣在國際安全與經濟合作中的關鍵價值。面對新興科技所驅動的全球競爭,台灣應善用既有產業優勢,強化供應鏈韌性與國際合作,以有效應對潛在風險。台灣的戰略價值,關鍵在於其「不可替代性」;美國等主要國家為確保半導體供應鏈的韌性與安全,勢必會加深與台灣的合作,這也凸顯台灣在全球科技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台灣未來應持續鞏固半導體核心技術,深化產業垂直整合,加速AI晶片、量子科技與智慧醫療等跨域應用,同時應積極培育新興科技專業人才,並主動與國際社會建立技術聯盟,將台灣打造為「亞太科技創新樞紐」。此外,若台灣欲發揮其關鍵角色,除持續厚植科技實力外,更應深化與各民主國家的實質合作與交流,展現「可信賴夥伴」的角色,以提升應對地緣風險的韌性與國際影響力。新興科技正重塑全球格局,台灣已從過去的「夾縫求生」,蛻變為「舉足輕重」的關鍵要角。唯有善用地緣優勢,強化法規與政策的前瞻性,鼓勵產業創新與轉型,推動跨域與智慧應用,結合靈活的「科技外交」,台灣才能在這場全球科技競局中穩健前行,成為推動全球科技治理與供應鏈安全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蘇緯政(作者是大學講師、前立法院院長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