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 焚化爐下的茶到垃圾掩埋旁的水 許淑華鐵了心要破壞南投山水?

    2025.05.19 | 13:04

    南投縣長許淑華上任以來,自救會在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讓人不得不問,究竟是民眾刻意找麻煩,還是縣府施政出了嚴重問題?表面上看似獨立的抗議事件,實際上卻有著共同的核心,即縣府在推動重大建設時,缺乏誠意溝通,透明度嚴重不足。許淑華身為縣長,更應謹慎傾聽民意,而非一意孤行,否則只會加深官民之間的對立。仔細觀察,這些自救會與當地的民生問題「水」、「路」、「茶」都息息相關。以水為例。一提到南投埔里,人人都想到甘甜清澈的礦泉水,「好山好水」早已成為埔里的品牌象徵。然而,埔里鎮近期因環保業者計畫在麒麟里設立大型事業廢棄物掩埋場,引發強烈抗議。埔里的這項計畫的掩埋量高達245萬立方公尺,甚至包含焚化爐的飛灰和爐渣等污染性廢棄物。水質是埔里當地茭白筍、美酒與礦泉水等重要特產的生命之源,居民擔心掩埋場將嚴重污染珍貴的水資源,自發性組織自救會,誓言抗爭到底。 以茶為例,南投名間鄉民因縣府計畫興建每日焚燒700公噸垃圾的焚化爐更是怒不可遏。今年年初,南投縣環保局召開空污說明會,卻被居民指控為「突襲式」溝通,自救會指出多數村民僅在會議前兩、三天才收到消息,甚至村內公告欄上都未見明確張貼。如此粗糙、不透明且欠缺誠意的溝通模式,又怎能奢望地方民眾不憤怒、不反彈?說好聽是溝通,說不好聽只是告知!以路為例,仁愛鄉的投89線(力行產業道路)多年來路況糟糕,地方居民多次向縣府陳情卻未能改善,於是,當地居民也成立自救會,要求縣府提供一條安全回家的道路,居民時時刻刻在網路上互相提醒回家的路是否安全。倘若連這麼基本的民生需求都無法滿足,又如何奢談其他更複雜的政策與建設?從上開案例觀察,可以清楚看出南投縣府施政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有效的民眾溝通與協商機制。許淑華縣長自詡為「神力女超人」,原應為南投帶來希望與福祉,卻讓不少縣民感覺她正破壞環境、忽略居民聲音。施政之道,必須以民為本。許淑華應正視當前問題,迅速調整政策方針,積極、公開且透明地與民眾對話,避免官民衝突升溫。畢竟,「神力女超人」應該是拯救世界的英雄,而不該成為危害南投環境與民生的負面典範!作者:帆船現職:政治幕僚經歷:前周刊記者電話:0910106622
  • 投書 是在批台還是在諷刺習近平? 網紅亞亞才是標準的「高級黑」

    2025.05.14 | 21:47

    日前,遭我國政府依法驅逐的劉振亞(抖音帳號「亞亞在台灣」)在境外影片中表示,儘管離開台灣,她自稱比以往更加堅定與堅強,並稱自己是因為長期主張「兩岸一家親」與「支持統一」,才成為民進黨政府的打壓對象。她進一步指控,台灣當局將中國配偶視為「境外敵對勢力的潛伏者」,在島內製造類戒嚴氛圍,藉她一案「殺雞儆猴」,意圖寒蟬效應。然而,筆者來看,亞亞根本是明罵台灣,暗諷習近平。因照劉振亞本人的政治主張邏輯來看,台灣是中國的一省,那麼她所經歷的一切,究竟是台灣政府「對外驅逐」,還是凸顯中國中央政府「不能治理」台灣的事實?亞亞一方面說台灣無權自稱主權國家,另一方面卻又批評這個「地方政府」驅逐中國公民,這不就是變相控訴中共中央政府對「內政」掌控力的失能,甚至默許地方割據、違逆一個中國的大方針?她明裡批台,實則諷習近平政權,這不是「高級黑」又是什麼?中國官媒過去曾明確定義過「高級黑」與「低級紅」的邊界。所謂「低級紅」是以庸俗過火的方式過度表忠,讓政策變味、形象變形;而「高級黑」則是表面擁護、實質挖坑,以指桑罵槐、拐彎抹角的方式打擊共產黨與國家聲譽。劉振亞此次發言,看似哀怨批台,但若細究脈絡,她實則在暗諷習近平治下的中國無力介入台灣「地方事務」,甚至對「自家人」遭驅逐坐視不理。試問,若「一個中國」已建於事實,中國又宣稱擁有主權,那麼面對所謂「我國人民」在台灣被驅逐一事,中央政府豈不應有所作為?而北京當局的沉默,恰恰顯示出兩岸現狀的真實狀況,即主、治權「皆」分立的事實。話說回來,亞亞在台灣長期以激進統戰話術自我包裝,將平台當成政治工具,無視社會觀感與輿情,最終引爆輿論反彈,與台灣任何意識形態皆無關係!更諷刺的是,她在影片中提到「為兩岸千千萬萬期盼團圓的家庭發聲」,但真正讓這些家庭陷入緊張與撕裂的卻不是政策,而是這種披著「和平統一」之名,賺個人流量的操弄者。當一位網紅把自身驅離塑造成「制度性迫害」,再上綱為民族悲劇,這種上演過頭戲碼的操作,不僅削弱了統一論述的說服力,也讓兩岸情感再次受到傷害。真正值得警惕的,並非她口中的「寒蟬效應」,而是這種靠對立獲取流量的高級黑,一方面誇大自己的受害,另一方面凸顯對習近平政權無法實際統治台灣的現實狀況。筆者認為,亞亞所說的每一句控訴台灣的話語,都將一刀刀割向習近平所謂的「兩岸一家親」敘事基礎。這才是真正的「高級黑」,沒有之一。作者:羽軒經歷:兩岸政治觀察家現職:兩岸政治智庫籌備處總幹事
  • 投書 南投垃圾焚化爐案 不應該再繼續執行!

    2025.04.28 | 00:07

    南投縣政府近期規劃興建一座日處理量高達700噸的「垃圾處理再生能源中心」,並擬以《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促參法)採BOT模式推動。然而,考量到國家政策方向、地方垃圾處理實際需求,以及資訊揭露不夠透明等問題,此計畫的適法性與正當性正引發高度關注。在「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下,中央政府明確提出「資源全循環、邁向零廢棄時代」的國家目標。南投縣府雖宣稱此計畫旨在解決縣內民生垃圾問題,並處理堆置垃圾,但其公告資料卻揭示,計畫初期三年將納入事業廢棄物處理,且700噸的設計量遠超過現有每日約250噸的民生垃圾量。即使考量累積26萬噸堆置垃圾,以20年營運期估算,仍有大量剩餘處理量,規模設計明顯過大。更令人關切的是,縣府於10場地方說明會中一再強調以處理民生垃圾為主,但環評文件卻納入事業廢棄物,雙方內容明顯矛盾。此種資訊不對稱,恐涉嫌誤導公眾,違反行政程序法及環境影響評估法等規定,並嚴重侵害公眾的知情權與參與權。促參法以促進公共利益為宗旨,若重大公共建設存在資訊揭露爭議,則失去適用促參機制的正當基礎。從國家政策角度觀之,促參案件應與國家整體永續發展方向一致。但是建設一座大規模焚化、且以處理大量事業廢棄物為目標的設施,顯然與「資源循環、零廢棄」的政策精神背道而馳,難以符合促參法引導民間投資於國家政策方向公共建設的立法目的。地方需求層面亦存重大落差。根據縣府自行提出的垃圾減量及資源回收目標,南投未來垃圾產生量預期將持續下降。設計700噸的處理量,不僅過大,且納入事業廢棄物,更使整體設施性質從服務地方民生轉向營利型事業,進一步削弱其作為公共建設的正當性。此外,該焚化爐預計需6至7年建設完成,無法即時解決當前南投縣垃圾堆置問題。隨著中央政府預期於兩年內達成全國垃圾處理供需平衡,屆時再啟用大規模焚化爐,恐導致資源錯置與過剩產能。環境部長彭啟明亦曾公開表示,南投縣焚化量規模偏高,建議縮減設施規模,並強調應加強地方溝通,審慎因應政策調整風險。更值得警惕的是,將事業廢棄物納入焚化,涉及成分複雜及有害物質處理問題,不僅增加環境風險,也可能阻礙更符合循環經濟精神的多元技術發展。促參法應以推動資訊透明、環境友善之公共建設為前提,南投此案與此原則顯然存在嚴重偏離。因此,筆者認為,南投縣政府推動的大型焚化爐計畫,在國家政策一致性、地方需求合理性、資訊揭露完整性等多方面,皆存重大疑慮。此案若貿然以促參法推動,不僅恐損害公共利益,亦違背促參法立法精神。未來南投縣府應重新審視垃圾處理政策,探索更符合循環經濟、資訊公開透明且真正回應地方民生需求的替代方案,而非執意推動一座充滿爭議的大型焚化設施。作者:梁辰庚經歷:前政治記者、政治幕僚